國科會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與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East Asian Studies at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於2024年12月在德國柏林舉辦「台歐戰略對話:強化關鍵科技與供應鏈安全合作」閉門研討會,邀請歐洲各國主要智庫,包括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蘭德歐洲(RAND Europe)、德國外交政策協會(DGAP)、Alliance4Europe 等三十多名政策研究員,共同研討如何強化台灣與歐洲在科技地緣政治上的合作。研討會聚焦四項主題:經濟安全與出口管制、民主治理與假訊息政策、國家安全與台歐無人機合作、氣候韌性與永續政策,並邀請台灣駐德國大使謝志偉、國科會駐德代表處科技組組長彭雙俊,以及前歐洲議會議員 Reinhard Bütikofer 出席致詞。
謝志偉大使在致詞中提到,歐洲盟國近年對台政策有顯著轉變——2023年7月13日,德國正式將「中國戰略」取代了「中國政策」,強調台灣的戰略重要性,並指出任何台海軍事升級都將影響德國及歐盟利益;歐盟在2019年的《歐盟—中國戰略展望》中,也將中國視為「夥伴、競爭者及系統性對手」,強調與中國的競爭關係。謝大使感謝當天與會者,並呼籲各國加強合作,維護台灣及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前歐洲議會議員、現任德國外交部所倡議發起的「台德民間論壇」(Deutsch-Taiwanische Dialogplattform)共同主席 Reinhard Bütikofer 過去是歐洲議會中領導歐盟中國戰略改革的重要領袖,也曾多次訪台,獲蔡英文前總統接見致謝。Bütikofer 在致詞提到他個人主持的「台德民間論壇」持續推動歐洲對台灣的支持,下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在於強化歐洲在印太地區的安全與防禦合作,當台灣不斷面臨中國的「切香腸式」(Salami tactics)進逼時,盟國也應該發展「切香腸式防禦」,確保中國逐步擴張壓力時,歐洲盟國也能提出相應的反應,讓中國付出實際代價。
國科會彭組長在致詞中提到,國科會近年在台德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STA)框架下,選定半導體、鋰電池、氫能及人工智慧領域強化技術合作,目前已有顯著進展,隨著台積電到德國投資,國科會也將持續強化台德半導體技術合作。
DSET 主任杜文苓則表示,DSET 自2023年成立以來,不斷擴張與盟國智庫的「1.5軌外交」,過去一年已與日本、韓國、與美國的重要智庫建立合作關係,本次 DSET 首次在歐洲舉辦研討會,邀集三十名來自歐洲各智庫的資深研究員,希望能聚焦台歐在科技地緣政治上的合作項目,尋求未來能夠同發展研究與對話。
本次研討會為閉門討論,DSET 經濟安保、永續韌性、民主治理、與國家安全四組組長分三個場次與與會者進行廣泛交流,惟討論內容依據會議規則並不公開,以下僅摘述本中心研究員報告內容。
場次一——經濟安全:台歐半導體合作
本場次由本中心主任杜文苓主持,並由中心執行長暨經濟安保組長張智程報告,與會研究員包括 MERICS 資深分析師 Antonia Hmaidi、DGAP 研究員 Filip Medunic、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資深政策研究員 Tobias Gehrke。
張智程執行長在報告中重申DSET所提出的「矽盾2.0」論述。他提到,世界各國對半導體產業提供大量補助,促進台積電加速赴美、日、歐投資設廠,對台灣在供應鏈的地位受到挑戰。但他強調,透過在各地投資,使台灣與全球供應鏈進一步整合,使台灣得以參與更多國際供應鏈談判,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這波對外投資仍能使國際供應鏈更加依賴台灣的技術,形成「矽盾2.0」,提升各國對維護台海安全的決心。
針對與歐洲合作,張執行長強調,台灣與歐洲當下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中國對成熟製程半導體的補貼,將衝擊全球市場。尤其中國力推車用晶片國產化,未來恐將衝擊中國與歐洲在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他指出,台灣與歐洲應該藉由台積電在德國設廠的優勢強化在車用晶片合作,以建立歐洲更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以與中國的過度補貼抗衡。
場次二——民主治理與國家安全:台歐反制假訊息與無人機供應鏈合作
第二場次聚焦台灣與歐洲在反制中國假訊息,以及打造無人機非紅供應鏈合作,由 DSET 副主任連賢明主持,並由 DSET 民主治理組組長黃凱紳、DSET 國家安全組長賴俊魁、Alliance4Europe 首席研究員 Saman Nazari、Politics of Digitalization Research Group, Berlin Social Science Center 主任 Jeanette Hofmann、德國國防與戰略中心(GIDS)研究員 Wolfgang Müller 進行討論。
DSET 民主治理組組長黃凱紳在報告中引介 DSET 民主治理組近期發表的《生成式AI與民主》報告,指出,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 V-Dem (Varieties of Democracy)在2024年發表的 Democracy Report,台灣蟬聯第十一年全球遭受境外假訊息攻擊最嚴重的國家,DSET在近期的報告出版計劃中,分析了台灣在2024年大選中遭受的經生成式 AI 所強化的假訊息攻擊,並歸納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抵禦假訊息的經驗,提出強化台灣經驗與國際連結的途徑。他強調,DSET 這一系列報告的目的在於提出理解假訊息的操作性框架,藉以強化從線上延伸至現下的資訊戰予以規管與防禦;台灣不僅是全球假訊息防禦的參與者,也有能力積極推動全球對話,並在這領域中展現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黃凱紳在現場也介紹了 DSET 已與歐洲組織 Alliance4Europe 簽署備忘錄,正式加入 Counter Disinformation Network(CDN)。Alliance4Europe 是歐洲議會與歐洲理事會所支持的非營利組織,其發所起的CDN網絡,串連超過130名來自40個民間社會組織、大學、新聞機構、事實查證機構和獨立人士,致力於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對抗虛假資訊。DSET 近期發表的《GenAI and Democracy》報告,就使用 Alliance4Europe 支持的 DISARM Framework 進行案例分析。黃凱紳解釋,DISARM Framework 不只能成為分析資訊操弄案例的框架,其提供的標準化分析框架,也能使相關治理的討論更為細緻且具有可操作性。他期許 DSET 能藉由參與 CDN 的相關活動,進一步與其他國家分享台灣在相關領域的經驗與案例,促進資訊操弄治理方面的討論。
在同場次的 DSET 國家安全組長賴俊魁則向與會者分析 DSET 針對台灣無人機產業與歐洲的合作。賴俊魁表示,自俄國入侵烏克蘭以來,無人機的角色就備受重視,台灣政府也在過去幾年組成「無人機國家隊」,希望打造不仰賴中國零件的「非紅供應鏈」,以使台灣擁有足夠數量的無人機以應對中國威脅。賴俊魁指出,台灣在半導體領域擁有強大技術優勢,且台灣電子業也有豐富的原始設計製造(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ODM)經驗,這使台灣在製造無人機與關鍵零組件上有優勢,但也面臨高生產成本、國內市場不足、以及法規限制待改革等限制。
賴俊魁指出,為突破上述限制,台灣政府與業界正致力向國際,包括歐洲各國,尋求無人機訂單,以降低製造成本、與低價中國無人機競爭,使台灣成為民主國家的無人機供應產地。隨著中國加速禁止國內無人機零組件出口、各國進一步禁用中國無人機,台灣廠商也正加速獲取新市場,但各國政府應該進一步考慮建立民主無人機聯盟、精準協助媒合廠商合作需求、擴大民主國家無人機採購、協商跨國技術合作,來建構以與中國競爭的無人機供應鏈。台灣與歐洲應在這點上強化合作。
場次三——永續韌性與能源安全
在第三場次中,DSET 永續韌性組組長呂采穎與英國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The 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CSRI)研究員 Andrew Yeh 共同發表了 DSET 與 CSRI 合著的政策報告《建立具備韌性的太陽能光電供應鏈:台歐第三代太陽能技術的策略合作研析報告》,說明如何透過台歐合作,促進第三代太陽能技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發展。同場研討會並邀請到歐洲主要智庫的研究員,包括 CSRI 執行總監 Andrew Yeh 、全球晶片動態資深研究員 Julia Christina Hess、蘭德公司(RAND)研究主任 Francesca Ghiretti 博士等參與討論。
呂采穎說明,DSET 進行這樣研究,是為了因應現行中國主導太陽能板市場的風險,設法提出台歐雙方在新型太陽能的研發與生產上,建立出具備自主性與韌性的太陽能板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透過訪談目前在該項技術已有具體成果的業者與二手資料分析,這項研究具體指出台灣製造商不同於日本、南韓、與中國的策略性優勢,以及台灣如何可能成為歐洲在第三代太陽能市場與技術佈局的重要合作夥伴。未來 DSET 也將持續與歐洲智庫合作,共同研討台歐如何合作,以降低對中國供應鏈依賴,強化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