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今(2025)年3月7日出版報告〈理解美國盟友實施人工智慧與半導體出口管制的現行法律權限〉(Understanding U.S. Allies’ Current Legal Authority to Implement AI and Semiconductor Export Controls),探討並比較美國及其盟國半導體和人工智慧出口管制現狀。
DSET 執行長暨經濟安保組組長張智程受 CSIS 渥華尼 AI 中心(Wadhwani AI Center)主任 Gregory Allen 邀請、擔任報告審稿者之一,並提供相關編修建議。作為本次報告撰寫中擔任台灣章節的主要審閱者,張智程與 DSET 團隊為報告補充許多台灣出口管制體系的細節描述。張智程表示,「這次撰寫過程中,確實發現市面上缺乏對台灣出口管制體系的英文描述。DSET 團隊也花費相當的力氣彙整資料,向 CSIS 團隊解釋」。
諸多細節如台灣的半導體優勢為完整且高度整合的產業生態系;出口管制技術清單涉及14nm 及以下製程的晶片(IC)製造技術、關鍵氣體、化學品;封裝技術及其專用材料、後量子密碼保護;《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針對相關人員的限制;對外投資審查制度與稅收優惠政策等,皆是 DSET 為 CSIS 補足台灣出口管制體制現狀與演進的該章內容。
談及 CSIS 此份報告的重要性,張智程解釋:「這份報告適時地再重提『出口管制體系必須仰賴多邊共同管制』的政策建議,同時也為各國的出口管制規範做了系統性的整理,加速各國合作。」
當前美國企業設計的最先進半導體,仍依賴德國、荷蘭與台灣等技術合作夥伴進行製造,因此美國單方面的管制難以全面遏制中國的技術發展。研究顯示,雖然美國盟友通常沒有與美國出口管制相當的權限和工具,如國外直接產品規則(FDPR)和實體清單,但該些國家通常有能力實施一定程度的管制。
報告指出,台灣似乎已經針對中國實施了某些出口管制措施,而大多數其他盟國則尚未建立類似的針對性規範,或未公開表態其是否有這類管制。這使台灣在美國盟友中具有相對特殊的地位。
報告最後提出五項主要建議,以強化美國及其盟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首先,盟國的政策制定者應利用現有權力,限制本國公民參與中國先進節點半導體的生產;其次,應針對AI晶片及相關技術建立專門針對中國的出口限制措施;盟國應制定相當於美國 FDPR 政策,以確保本國企業不會透過第三方繞過管制。
張智程表示,台灣的出口管制體系的改革與盟國的協作也是 DSET 重點研究方向,目前也持續跟台美研究者、前官員研討中,合作夥伴包括 CSIS、RAND、與 SCSP 等科技與國安政策合作夥伴,未來也將持續此合作方向,期待推出進一步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