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執行長張智程於4月4日率團於美國華府拜會前美國貿易代表(USTR)戴琪(Katherine Tai),並分享DSET最新成熟製程晶片報告。雙方就台美如何應對中國在成熟製程晶片擴張對台美造成之威脅進行交流。
戴琪前代表在拜登政府任內出任貿易代表,主導美中貿易協議、美墨加協議(USMCA)、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等貿易協議談判及執行。在拜登政府離任前,戴琪前代表所帶領的貿易代表署正式發動對中國成熟製程補貼的301調查,目前該調查仍由川普新政府貿易代表署接手進行中。川普政府預計在調查完成後,針對中國成熟製程半導體業採取進一步行動。
DSET 於會談中與戴琪前代表分享其最新完成的報告《The Great Siege: The PRC’s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Dominate Foundational Chips》(《大包圍:中國全面主導成熟製程晶片的戰略布局》),報告中根據訪談台灣成熟製程半導體廠商之第一手經驗、及據公開資訊所取得之市場資訊,以提供中國對台灣產業造成威脅之觀察,並提出對盟國之政策建議。
會談中,戴琪前代表分析美國兩屆政府的思維差異,她指出:相較於拜登政府對國際合作的重視,川普政府更強調「美國優先」與製造業回流,目標是將美國由消費型經濟重塑為生產型經濟。她建議須考量川普政府「復興美國製造」的政策邏輯,以此為基礎尋找合作契機。針對成熟製程半導體議題,她認為民主陣營應思考如何在美國之外,也協助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建立製造能力,藉此打造更具彈性、分散的全球晶片供應鏈,不僅削弱中國主導地位,也降低對中國過度依賴的地緣政治風險。
DSET則回應,目前半導體製造的供應鏈結構高度集中,全球南方國家在投入製造上仍面臨各項基礎建設的限制。若參考台灣「晶片外交」經驗,可考慮先從IC設計或組裝等較具彈性的環節開始,逐步培植當地人才與技術量能,進而漸次融入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對此,戴琪前代表也表示贊同,認為這是值得推動的長期戰略布局。
除了半導體供應鏈外,雙方也討論多項重要議題。戴琪前代表建議,台灣在與川普政府互動時,可考慮與他國合作,彼此交換情報與協調策略,避免單打獨鬥。此外,就高關稅或其他各項經貿談判事務,台灣需確保談判的彈性空間。雙方也交流了數位時代下,資料壟斷問題包括資料持續跨境流往中國而衍生的資安與地緣政治風險。
戴琪於2021年3月至2025年1月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首長,此前,她曾在USTR擔任中國貿易執法負責人,並在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任職首席貿易顧問長達七年,參與多項重要貿易協定談判,包括與第一屆川普任內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 合作推動美墨加協議(USMCA)之簽訂。戴琪並於任內推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強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和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