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歐洲代表團訪DSET,針對經濟安全進行交流

11月28日歐洲學者代表團來訪DSET,由我國外交部與德國腓特烈・瑙曼基金會(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資助6名專門研究中國與台灣議題的歐洲學者,訪團代表為長期觀察兩岸情勢的德國學者、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 Gudrun Wacker 博士,與DSET執行長張智程共同就中國產業補助政策、台灣海外投資多元化及經濟安全議題等進行交流。

本次訪問學者組成,包含法國政治學者、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主任的 Jean-Pierre Cabestan 博士,法國蒙田研究所國際關係中心主任 Mathieu Duchatel 博士,以及來自英國邊山大學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家 Christopher Dent,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PISM)研究部副主任 Justyna Szczudlik,與來自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的中國與東亞研究學者 Tamas Matura。

針對牽動全球貿易戰的重點產業,如電動車市場、半導體產業佈局、關鍵礦物與再生能源等新科技發展需求,台歐雙方交流諸多觀點與資訊。DSET執行長張智程指出,中國早已透過「中國製造2025」政策鎖定部分產業,藉由國家補助扶持其製造業成長。曾任日本科技政策幕僚的他點出,日本製造業實力下滑與其國內產業鏈習於垂直整合大有關係,這使日本大型企業在全球競爭且產業水平分工的情況下漸漸失去市場競爭力;相比台積電則早已看準代工生產的優勢,藉此於打造全球半導體生態系。

張智程提及,市場依然是主導供應鏈發展的關鍵,但科技地緣政治的影響越來越顯著,來自國家的干預如美國推動貿易管制,將對供應鏈發展帶來一定限制,顯然全球化分工不如以往自由且廣泛。

當然補貼政策是另個關鍵,過去在全球化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下,西方國家普遍對補貼持反對態度,然而隨著全球局勢變化,這些國家紛紛重新採納補貼政策。張智程指出問題在於:「透過補貼有辦法重新打造製造業基礎、打造出生態系嗎?」尤其是在高科技製造領域,補貼雖能促進製造業復甦,但西方國家能否重拾製造業的核心地位仍有待觀察。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

媒體報導

DSET最新投書《外交家》,探討台灣面對 TikTok 陷入加強監管與自由價值平衡的兩難

2025 年 1 月 7 日

資訊公告

DSET赴歐發表最新政策報告,與英國智庫 CSRI 合著探討台歐第三代太陽能技術的策略合作

2025 年 1 月 7 日

活動影音

Francesca Bignami 教授於 DSET 發表演講,深入剖析數位監管與全球挑戰

2025 年 1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