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薩姆納恩國際事務學院(Sam Nun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師生代表團於 7 月 17 日拜訪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就全球科技政策、半導體產業戰略與地緣政治議題展開深入交流。雙方就美中科技競爭、先進與成熟製程晶片供應鏈的重構策略,以及台灣如何在區域科技與國安佈局中發揮關鍵角色等議題交換見解。
DSET 執行長張智程指出,台積電之所以在全球晶片產業中具不可取代性,來自台灣完整供應鏈生態系與工作文化的累積,這種效率與協作難以在短期內複製。他強調,台灣不應被邊緣化,而應成為協助美國重建製造實力的重要夥伴,「關鍵不在『去台化』,而是如何讓雙方在夥伴關係中跑得更快。」
DSET 經濟安保組副組長江旻諺補充,美台合作應著眼整體產業生態,而非僅聚焦龍頭企業。他指出,許多中小型供應商雖規模有限,卻擁有無法取代的製程技術與產業默契,「這些能力無法靠補貼遷移,只有理解在地產業的實際運作,才能看見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真正價值。」
喬治亞理工學院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Adam Stulberg 教授與助理教授林坤達指出,本次訪問旨在了解東亞在地緣政治變局下的產業與社會韌性,DSET 聚焦科技與國安交叉議題的研究方向與課程核心高度契合。林教授進一步指出,美國推動再工業化與台灣強調友岸外包的策略之間存在結構性張力,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台美政策對話中必須共同思考的重要議題。
DSET 也介紹其於美國、歐洲、日本等地的跨國智庫合作成果與政策倡議經驗,並說明中心於無人機、自主科技與軍民兩用技術的國內外研究與推動情形。針對學生提問,DSET 分析如何透過開放資料與產業訪談掌握中國企業隱形資本運作,以及台灣業者如何因應地緣政治變動調整全球佈局。
DSET 將於 7 月 21 日(下週一)舉辦經濟安保組報告發表會,深入解析中國國家半導體政策與地方政府競爭動態,並與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教授、《財訊》雙週刊副總編輯林宏達共同探討台灣因應策略。目前報名表單已關閉,本中心將於發表會後發佈相關新聞稿,敬請期待!
7 月 21 日發表報告
①《百花齊放:中國地方競爭與晶片產能擴張》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Local Competition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Semiconductor Capacity(將於近日上線)
②《大包圍:中國全面主導成熟製程晶片的戰略布局》The Great Siege: The PRC’s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Dominate Foundational Ch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