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T 海外研究員杜芸璞近期於「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發表專文,呼籲採取主動措施,以防範 AI 生成的有害圖像與假訊息對台灣原住民族社群的侵害。
在文章中,杜芸璞舉出三起涉及不同原住民族群的假訊息案例,這些訊息錯誤地描繪了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與當前事件,使她深感憂慮,認為 AI 假訊息可能進一步抹去真實的文化再現,對原住民族群帶來嚴重影響。
「此類針對國族認同或族群認同的假訊息尤其令人擔憂,」杜芸璞指出。台灣原住民族群長期以來受殖民歷史與政府政策影響,已面臨文化認同逐漸流失的風險,而 AI 假訊息透過對原住民族形象的不實描繪,進一步加劇了這一過程。
杜芸璞呼籲,決策者應參考國際間對 AI 的治理經驗,以作為制定台灣相關政策的借鑒。她特別提到加拿大的 AI 政策,其中納入「原住民族視角與 AI」的相關課程,值得各國參考,並建議政策制定者應更加關注如何推動「包容且公平的未來」,確保邊緣化社群的權益。
此外,杜芸璞不僅主張 AI 政策應納入防護機制,也強調新興科技可作為原住民族群的賦能工具。透過科技發展、社群參與及教育提升,這些族群可在更具包容性的環境中找到發展機會。在社群媒體與其他網路空間日益促進全球連結的時代,制定全面性政策,充分考量台灣原住民族內部的文化多樣性,至關重要。
針對這些問題的政策改革,不僅有助於保護原住民族群,也關乎台灣的國族認同與族群認同。「若缺乏這些防護措施,」杜芸璞警示,「國家恐將更加容易受到外部勢力操縱輿論,引導至不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