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今(13)日報導,隨著美國川普總統展開第二任期,台灣正面臨與主要支持者——美國之間關係的轉變,文中並引述DSET執行長張智程評論。
川普日前指責台灣在自身安全支出上投入過少,並在半導體產業上獲得不公平優勢。面對相關變局,台灣政府與企業界積極向新政府表達合作承諾,派遣代表前往華盛頓參與會談,並攜帶詳細的軍事預算報告。他們也出席川普就職典禮,並提出台美在天然氣與其他領域的合作方案,希望強調台灣半導體製造對美國利益的重要性。
然而,《紐時》指出,台灣對川普政府可能採取的措施仍存部分憂慮,如要求將先進半導體生產遷往美國,等。對此,台灣政府已在研擬應對方案,以協助受影響的企業減少衝擊。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我們正在為各種可能情境做準備,但若現在公開細節,恐怕對台灣不利。」
台美貿易與軍事合作受矚目
川普政府對台灣的不滿並不僅限於半導體產業,亦包括台灣對美貿易順差的擴大——根據美國數據,2024年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740億美元。此外,美方認為台灣的國防支出仍顯不足,儘管台灣已訂購的數十億美元美國軍備仍處於交付積壓狀態。
《紐時》提到,為了穩固與華府的關係,台灣高層官員於去(2024)年12月至今(2025)年1月,密集訪問美國,試圖與川普內閣建立更深的聯繫。此外,台積電(TSMC)高層也已與川普提名的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會談,討論半導體相關議題。
國防與經濟戰略調整
《紐時》分析,川普政府的國防戰略也與傳統共和黨政策不同,新政府中的國防高層多數支持降低美國的海外軍事承諾,並要求盟國增加軍費。國防部政策次長被提名人 Elbridge Colby 曾撰文建議台灣應將軍費提升至GDP之5%,幾乎是目前支出的兩倍。儘管台灣政府已承諾增加軍事預算,但在野黨主導的國會仍批評政府軍事開支過高,並削減部分國防預算;同時,台灣也面對未在預期中的美方軍售延誤狀況。
面對這些挑戰,台灣正積極推動更多經濟合作,希望透過增加能源進口等方式,改善雙邊關係。郭智輝部長透露,台灣計劃自美國阿拉斯加進口更多液化天然氣,並派遣經貿代表前往華府溝通。
對此相關發展,DSET 執行長張智程表示:「台灣正在準備送給川普的禮物,除了液化天然氣採購,目前確定尚有其他措施正在討論中。」台美關係正面臨川普第二任期的嚴峻考驗,未來雙方如何在軍事與經貿領域找到新的平衡,將決定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競爭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