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DSET 最新投書《外交家》,分析川普對台半導體政策走向

川普於第二任期之初、2025農曆新年時表示將對台半導體徵收關稅。針對此議題,在農曆新年前,DSET 經濟安保組即已出版報告,訪談台灣與華府半導體政策關鍵政策專家,分析川普半導體政策走向,並將報告內容投書《外交家》,以〈胡蘿蔔與棒子?:川普2.0時代下的台灣與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為題,分析台廠應對美國晶片產業補貼、與關稅衝擊的可能影響。

DSET海外研究員江旻諺與何明彥在年前時預判,台灣半導體廠商在川普上任後將面臨兩大不確定性:在補貼上,台廠將面臨《晶片法案》與《降低通膨法案》延續與否的不確定性,川普政府也更可能在補貼上偏好美國本土企業,使台廠陷於不利;另一方面,川普傾向採用關稅手段而非補貼以吸引外國投資,台灣半導體廠商及鴻海、緯創、廣達等電子製造商將面臨更大赴美投資壓力。

針對川普關稅對台灣產業的壓力,作者分析,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晶片和先進封裝的主導地位,使其能將大部分成本轉嫁予美國客戶;然而,台積電的定價能力無法延伸至整個供應鏈,如針對進口 AI 伺服器徵收關稅可能有利於戴爾和惠普等美國本土 OEM 廠商,促使台廠加速在美投資。

面對新形勢,作者建議,相對於美國本土廠商Intel 的遊說力道,台廠對華府的遊說力道顯有不足,他們建議台廠應加強在華府的遊說力道,跟隨台積電的腳步,規模較小的台灣企業也可藉政府支持成立貿易協會,提供法律諮詢、解決爭端、設定政策優先順序,並在華府進行集體遊說,說服華府台美半導體產業的互補性,以確保最大利益;同時,因應共和黨與川普偏好減稅勝於補貼的立場,台廠應倡議與建設、生產和就業里程碑掛鉤的稅收政策,藉此獲得對不分國籍投資者都較公平的條件。

文末,作者也呼籲川普政府,應注意過度保護主義的偏好本土企業的補貼政策可能使企業花費更多資源在遊說上,而非創新,不利美國本土利益;另一方面,即便川普政府亟力透過關稅來促使更多台灣先進製程半導體供應鏈赴美,但事實上關稅的實際效益將只是將成本轉嫁至美國客戶,且考量到在美設廠的高成本與冗長時程,讓先進製程的研發與製造留在台灣更有助協助美國與中國的科技競爭。

作者強調,即便面臨挑戰,台廠對美投資仍是重要歷史機遇,透過在美投資、強化集體遊說華府力道,不僅能深化美國在台海事務中的利益,也能提升台灣對美國輿論的影響力。未來適應其中與川普政府的矽谷領袖與共和黨對中鷹派的互動與遊說將是著力重點。

連結:https://thediplomat.com/2025/01/carrots-and-sticks-taiwan-and-semiconductor-supply-chains-under-trump-2-0/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

媒體報導

DSET投書《East Asia Forum》,建議亞太區域合作打造韌性氫能生態系統

2025 年 2 月 18 日

媒體報導

《Nikkei Asia》報導台灣無人機產業如何向外突圍,引述DSET研究員評論

2025 年 2 月 14 日

媒體報導

《紐約時報》報導台美關係在川普第二任期的可能變化,引述 DSET 執行長評論

2025 年 2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