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DSET投書《East Asia Forum》,建議亞太區域合作打造韌性氫能生態系統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永續韌性組呂采穎、蘇上雅、劉邦佑、張禎晏及 Elizabeth Frost 日前投書《East Asia Forum》,強調亞太區域合作所需的結構性變革,以建立完善的氫能生態系統。

氫能在脫碳與能源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COP29 氫能宣言亦明確強調其重要性。亞太地區有潛力滿足全球約一半的工業氫能需求,但台灣等區域關鍵供應鏈國家在國內氫能生產方面面臨挑戰,使得區域脫碳進程高度依賴進出口與跨境投資。

DSET 團隊在投書中指出,目前阻礙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多項挑戰。首先,各國氫能戰略需明確化,以確保區域內國家能依循統一的定義與目標,從而推動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此外,氫能發展的政策碎片化導致不同政策目標間的落差,使氫能計畫與更廣泛的脫碳戰略脫節,進而阻礙高效氫能生態系統的發展。

區域規模發展的另一大阻礙在於高昂的生產成本及高純度水的獲取挑戰。該投書倡議利用台灣的先進水處理技術,以解決氫能生產所需的水資源問題。

DSET 團隊最終強調:「鑒於各國在氫能供應鏈中扮演不同角色,多邊合作對於促進氫能生態系統的韌性至關重要。」台灣在水去離子技術方面的優勢,展現了不同國家如何透過各自的技術填補產業關鍵利基,並推動跨領域合作。最終,作者建議亞太國家應利用各自的資源進行協作,以建立強韌的區域氫能供應鏈。若亞太地區能夠建立協調一致的跨部門氫能戰略,不僅能提升工業競爭力,亦將有助於全球能源安全與減排目標的實現。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

活動新聞

DSET拜會CSIS 聚焦半導體出口管制與未來成熟製程晶片戰略風險

2025 年 4 月 1 日

媒體報導

DSET執行長張智程接受天下雜誌《Taiwanology》專訪,分析台灣在地緣科技政治中角色

2025 年 3 月 31 日

活動新聞

DSET執行長出席哈佛法學院研討會,與白宮前官員同場討論出口管制

2025 年 3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