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DSET執行長張智程接受天下雜誌《Taiwanology》專訪,分析台灣在地緣科技政治中角色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執行長張智程日前接受天下雜誌《Taiwanology》Podcast、資深主編劉光瑩專訪,剖析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的戰略意義,以及台灣在美中科技角力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提出「在鋼索上奔跑」(​​Walking a Tightrope)比喻,闡述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挑戰與機遇。

投身台灣科技政策研究

張智程執行長在專訪中分享了其學經歷背景,他於2009年赴日本攻讀法學博士學位,並在京都大學任教,其後在2017至2018年間獲選為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正是在哈佛這關鍵一年,他親眼見證美中貿易戰升級為科技競爭,使他意識到「全球秩序已完全改變」。

返回日本後,張智程轉向智庫領域,先後在日本政府相關研究機構擔任要職,專注於地緣政治與經濟安全政策研究。2023年底,他回到台灣,加入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擔任執行長。

「當世界開始更多討論台灣、討論半導體時,我想,也許是時候回家了。回到我出生成長的國家,為台灣做些什麼。」張智程執行長表示。

DSET 聚焦科技政策與地緣政治

談及 DSET 定位,他闡明:「我們是一個專注於科技政策與地緣政治相關議題的智庫。過去幾年,台灣已悄然成為地緣政治聚光燈的中心。大家開始討論台積電的重要性,以及台灣情勢可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的巨大衝擊,以及如果沒有半導體,科技的未來將會如何。」

張執行長強調,DSET 團隊有一共識:「民主應當是最高價值」——雖僅成立一年半,目前已成為台灣科技政策研究的重要平台,並積極連結盟國重要智庫,期間不僅出版多篇政策報告、於國內外研討會分享台灣經驗,亦專注新興科技之於台灣對外關係的變化。

台積電美國擴廠:走在鋼索上的台灣

針對台積電近期宣布將在美國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擴大亞利桑那州的營運,張智程執行長指出,這一決策背後不僅有滿足美國客戶需求的考量,更反映了美國對國家安全的憂慮、對製造業就業機會流失的焦慮,以及兩黨都支持的再工業化政策。

「半導體無所不在,人類文明只會越來越數位化。我們需要在所有電子設備中使用半導體,包括智慧型手機、電腦、冰箱、汽車等等。」張智程執行長解釋,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塑造了供應鏈結構,台灣扮演關鍵角色,但人工智慧等顛覆性創新徹底改變了地緣政治格局。

「如今,半導體晶片被視為未來科技最有價值的戰略材料。」他指出,「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開始談論經濟安全(economic security)。」

台灣的政經未來:與民主供應鏈共存互賴

針對台積電海外擴張可能削弱台灣「矽盾」的部分擔憂,張智程執行長表達了不同看法。他認為,透過與美國更深入的合作互賴關係,反而有助於強化台灣的國家利益。

「加深互賴關係最終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若我們在美國擴大產能,而台積電是美國所有科技公司唯一的晶片供應力量,這意味著美國和台灣將在最先進的科技發展方面更緊密合作。美國不能缺少台灣,台灣也不能缺少美國——這種互相依賴最終服務於台灣的國家利益,不僅是國家安全,還有經濟發展。」

展望未來,張智程執行長認為,台灣將繼續發揮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製造角色。「台灣擅長為客戶製造高附加價值的中間產品。我們的供應鏈非常靈活,能夠滿足客戶需求並適應客戶需求。這關乎文化,關乎台灣如何發展其產業和經濟。」

張執行長以「在鋼索上奔跑」(​​Walking a Tightrope)形容台灣處境,這也是 DSET 在川普上任之際,即時出版政策報告的標題,強調地緣政治「沒有終局劇本」。「我們只能繼續奔跑,情況變化會越來越頻繁。美國持續努力重獲製造最先進半導體的能力,中國也在努力追趕我們的能力。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繼續奔跑,我們需要更多智慧。」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

活動新聞

DSET拜會CSIS 聚焦半導體出口管制與未來成熟製程晶片戰略風險

2025 年 4 月 1 日

活動新聞

DSET執行長出席哈佛法學院研討會,與白宮前官員同場討論出口管制

2025 年 3 月 31 日

媒體報導

DSET研究員投書《端傳媒》,倡台灣政府與台積電、美政府建立「製造優先陣線」,對台積電海外投資課稅,所得用於擴大對美軍事、能源採購

2025 年 3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