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國家安全組的政策分析師方怡然(Cathy Fang),近日在美國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投書,強調台日雙方應加強在海洋與太空領域的合作。
方怡然指出,儘管日本與台灣在維護「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的承諾上立場一致,但日本出於不願激怒北京的考量,對與台灣全面深化合作持保留態度,成為推進合作的一大障礙。
方強調:「這種外交上的微妙平衡,往往壓過了與台北就關鍵安全議題進行戰略對話與實質合作的迫切需求。」
儘管日本因中國壓力而對與台灣建立更具體的安全合作關係有所遲疑,方怡然指出,諷刺的是,日本面臨的最大安全挑戰正是中國。在海洋與太空兩大領域,中國構成多重威脅,並已被日本視為重大安全風險。她指出,日本與台灣在中國海上力量侵擾鄰近海域、侵蝕雙方主權等問題上有著高度重疊的憂慮。此外,專家越來越關注海底電纜與低軌道衛星(LEO)等關鍵通訊系統受到干擾或威脅的風險。因此,台日雙方在保衛自身利益與國家安全方面面臨高度相似的挑戰。
在太空科技方面,台灣已展現出高度承諾,致力於強化國家安全與數位韌性策略。推動此一進程的主要政府機關包括國家太空中心(TASA)與數位發展部(MODA),並獲得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TLEOSIA)等產業團體的支持。台灣的目標包括:研發國產低軌通訊衛星,以降低對國外系統的依賴;建置本土衛星發射場,使台灣能自力部署衛星、免除對外部發射資源的依賴;以及培育本地太空科技人才,確保產業永續發展。
台灣也憑藉其半導體與資通訊(ICT)產業的優勢,積極投入低軌衛星平台(satellite bus)的建構,期望透過先進工業實力打造更高階的衛星,推進低軌衛星市場的整體升級。方怡然進一步提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指出其在經驗與預算上皆優於台灣,並主張台日雙方應推動合作,結合 JAXA 的經驗與 TASA 的硬體技術,共同達成發展目標。
方怡然呼籲,台灣與日本應透過一套可因應和平與危機雙重情境的動態合作架構,強化在海巡與低軌衛星領域的合作。此舉不僅可有效嚇阻區域威脅,也有助於帶動經濟成長與技術創新。她也指出,儘管台日兩國政府已簽署海巡與衛星合作備忘錄,但實際執行進展有限。她建議,雙方應加速推動聯合訓練與即時資訊共享機制,以提升彼此的整體韌性。
日本在其最新《國家安全戰略》中警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是「自二戰以來最嚴峻與複雜的安全環境」,並呼籲應採取積極預防措施,而非僅止於事後危機應變。因此,現階段深化台日和平時期的合作,對於確保戰略整備、經濟韌性與區域穩定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