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媒體《衛報》於上週末發布報導,調查台灣為應對中國可能的侵略或封鎖,而在物流運輸、戰時通訊、以及能源安全準備。文中廣泛訪談台灣官員及總統全社會韌性委員會成員,其中針對能源安全議題,《衛報》訪談 DSET 主任杜文苓、與永續韌性組長呂采穎,分析台海遭中國封鎖時的能源準備。
《衛報》於報導中指出,目前台灣能源安全極度依賴進口,若遭遇中國封鎖,將面臨嚴峻挑戰。目前台灣約有 97% 能源仰賴國外供應;儲備量依能源類型而異,包括約 90 天的煤與石油儲備,以及 40 天的液化天然氣儲備。
DSET 主任、同時身兼總統全社會韌性委員會成員的杜文苓在報導中表示,「能源會是最關鍵的問題,因為避難所、交通、醫院,都需要能源。」根據 DSET 模擬台海封鎖時的用電情境,再生能源將會是供點關鍵;而烏克蘭代表團則建議強化儲能、與行動電源的生產,將是準備關鍵。
DSET 永續韌性組呂采穎組長也指出,政府正在分散能源進口並發展再生能源,但仍須加強光電與風電的併網,以及讓企業針對極端情境下可能實施的限電策略有相應的準備。
DSET 表示,台灣於封鎖時應對能源安全威脅時的策略,一貫是本中心的研究重點,未來也預計與夥伴智庫合作,發展具詳細用電數據的兵棋推演,以檢證台灣目前的政策準備,並提出進一步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