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DSET 執行長日語接受日本經濟媒體 PIVOT 專訪 剖析地緣政治下半導體戰略

DSET 張智程執行長日前以日語接受日本知名經濟媒體 PIVOT 專訪,探討台灣半導體戰略如何在美中科技競爭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扮演關鍵角色並維持全球技術創新領導地位。

PIVOT 是日本知名經濟媒體,專注於深度報導全球經濟趨勢與產業動向,本次專訪在其澀谷辦公室內攝影棚進行錄製。這場長達一小時的專訪,由主持人小手森千紗與 DSET 張智程執行長分析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現況、挑戰與未來願景。

本次於 PIVOT Youtube 頻道公開影片為專訪前半部,聚焦於台灣半導體發展與相關策略;專訪後半部討論無人機與海纜議題發展,可於 PIVOT 專屬應用程式(PIVOT-ビジネス映像メディア- (TV))觀看。

台灣半導體戰略的核心願景

張智程在訪談中指出,台灣正將半導體產業定位為國家戰略核心,特別是在「經濟安全保障時代」到來之際。除了政府初期的產業政策之外,台灣半導體產業成功的另一關鍵因素是從未脫離全球最新技術發展軌道。無論是過去iPhone主導的ICT製造時代,或現由輝達(NVIDIA)等AI巨頭引領的AI時代,台灣企業都能迅速適應並全力生產相關晶片。

他表示,台灣的半導體戰略不僅著重於 AI 與電動車等次世代技術的發展,更透過2022年《國家安全法》修正案明確化「國家核心重要技術」的保護框架,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正來強化對中國技術移轉和人才挖角的防範措施。

中國作為台灣長期競爭對手,透過竊取智慧財產權、強迫技術轉讓、複製技術,並利用龐大市場與人口進行規模化生產。然而,中國在先進半導體製造上尚未自給自足。張智程分析,美國透過出口管制努力封鎖中國先進製程能力,荷蘭ASML的EUV極紫外光微影技術、日本在光阻劑和半導體設備的壟斷地位,都是中國難以逾越的技術瓶頸。

「DSET的經濟安保組致力於深化半導體產業研究,目標是在台灣政府對外談判中確保經濟安全保障,對抗中國不公平補貼政策,並促進經濟貿易利益。」張智程解釋道。

國際供應鏈重組的戰略思維與未來發展

談及美國、日本、歐洲各國積極發展自主半導體生產能力的趨勢,張智程認為這是國際供應鏈重組的自然結果。疫情後的晶片短缺和AI興起,使美、日、歐等國重新意識到半導體自製的重要性,推動「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策略。

對此,他強調台灣採取開放合作態度,透過TSMC等領導企業在美國、日本、德國的投資布局,實現國際合作與互利共贏。張智程表示,這種做法有助於風險分散並強化國際夥伴關係。面對美中科技競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衝擊,如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投資是因美國基於安全考量希望先進半導體研發。

張智程最後也強調若台海有事,台灣別無退路。因此,台灣需建立非紅供應鏈的國防自主能力,例如發展無人機技術,確保關鍵時刻能夠自給自足。他指出,DSET 國家安全組也正在研究軍民兩用技術供應鏈,與盟友合作防範中國軍事供應鏈對台灣的威脅。

「台灣的半導體戰略絕非僅止於經濟政策,更是影響地緣政治穩定和世界未來的重要關鍵。」張智程總結道。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