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首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外洩案,引述 DSET 張智程執行長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灣高檢署於 8 月 5 日拘留三名涉嫌非法取得機密的前員工,據悉攸關 2 奈米先進半導體的研發製造機密資訊。近年來,台灣持續加強對以半導體等尖端技術為目標的經濟間諜行為之防範,此案後續偵辦進展備受關注。

DSET 執行長張智程接受日經新聞台北支局記者龍元秀明訪問指出,針對經濟間諜的法律制度建構方面,「美國與日本較早起步,而台灣則是在 2022 年修法後追上。」為防範技術外流,台灣於2022年修訂《國家安全法》,增設了「經濟間諜罪」。過去相關案件僅能依據《營業秘密法》處理,而此次修法則明確強化了政府對於竊取台灣核心關鍵技術行為的監控與查緝。

《日本經濟新聞》另報導,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於 8 月 7 日宣布,針對台灣當局調查先進製程機密遭非法取得一案,確認其台灣子公司的一名前員工涉入其中。報導指出,東京威力科創表示,涉案的前員工已遭到懲戒解雇,並強調正全面配合台灣司法機關的調查。該公司也指出,根據目前調查結果,「尚未發現有相關機密資訊外洩至外部的情形」。

DSET 執行長張智程另接受訪問指出,對於在台經營的企業而言,資訊管理至關重要。「列為《國安法》修法對象的核心關鍵技術特別敏感」,他強調,必須與客戶密切合作,確保法遵制度達最高水準。台灣高檢表示,本案是 2022 年修法以來,首次針對核心關鍵技術非法取得行為所展開的偵辦案件。未來偵查焦點將放在是否還有其他機密外洩等關鍵。

台灣於 2022 年修正《國家安全法》,新設「經濟間諜罪」,當局針對竊取台灣核心關鍵技術的行為強化監控與打擊。所謂核心關鍵技術,包括 14 奈米以下的半導體技術。台灣高檢表示,這起案件是自 2022 年法修後,首度針對核心關鍵技術非法取得進行偵查的案例。同日亦有媒體報導指出,新竹地檢署正針對中國企業非法聘僱高科技人才進行調查,顯示台灣正從各種潛在管道加強防堵技術外洩。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目前尚未釐清此次資訊洩漏的具體動機、目的,以及是否還有更多機密資料遭外洩。背景原因之一,則是全球在先進半導體領域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台灣預計在2025 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全球最先進的 2 奈米製程晶片。在日本,正推動先進半導體國產化的 Rapidus 公司也獲得美國 IBM 技術協助,目標是在 2027 年量產 2 奈米晶片。

東京威力科創是全球第四大半導體製造設備供應商,也是日本最大的業者。其自1990 年代進入台灣市場後,已在台灣各地設立據點,創造大量在地就業機會,被視為推動本地化經營的代表性企業。隨著台灣成為半導體投資熱點,許多日本企業亦紛紛進駐。

2022 年 6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於《國家安全法》增訂經濟間諜罪、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之域外使用罪,明定任何人不得意圖在外國、中港澳使用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之營業秘密,而有侵害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的行為;所以第一審管轄法院由高等法院或智財法院的專門法庭專辦,偵查也由高檢署進行。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