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回應美國質疑台灣矽盾無用,DSET諮委吳介民投書《外交家》發表「矽盾2.0」;DSET海外研究員投書揭露「中國對台遠端挖角模式」

DSET諮委吳介民於外交家投書談「矽盾2.0」。圖片來源:截圖自外交家網站

近期國科會科民社中心(DSET)諮詢委員吳介民、及海外研究員江旻諺,於美媒《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發表兩篇台灣半導體牽涉經濟安全的投書。

回應美國智庫質疑台灣政府主張「矽盾」無用,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中的領導地位,經常被稱為「矽盾」,而矽盾是否足以保護台灣免於中國侵略,還是反增台灣於美中科技戰中所面臨的風險?吳介民認為,這是一道複雜的辯論題,涉及各方戰略觀點與利益,且對全球安全擁有深遠影響。

今年8月吳介民於我國外交部主辦的「凱達格蘭論壇:2024印太安全對話」中,初次發表「矽盾2.0」的論述,本次於《外交家》投書即延伸自當時的演講內容。他透過「矽盾2.0」重申:「矽盾不是、或不該是台灣本位觀點,矽盾保護的是全世界,並不止於台灣。」

有別於大家理解的矽盾1.0,吳介民重新定義,我們應該將台積電到全球北方(Global North)的海外投資,包含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縣、德國德勒斯登等地設廠,視為台灣經濟實力的延伸。

回應台灣本地,對於分散晶片生產地的初衷存在誤解,有些人擔心此舉將解除台灣「護國神山」的特性、或使產業空洞化。然而吳介民認為,在「矽盾 2.0」框架下,產業多元化(疏散)不應被視為對台灣經濟和安全的威脅;相反地,若將此視為台灣經濟實力的延伸,透過這些投資與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略利益趨向一致,並在台灣進一步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深度整合時,藉此展開對美國與其西方盟友更深入的經濟安全對話,這才是「矽盾2.0」主張的主要訊息。

「將台灣排除在正式的、多邊的對話之外,不僅讓台灣蒙受損失,也對民主聯盟不利,」吳介民指出,台灣目前的國際支持網絡主要是雙邊和非正式的,但這並不足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擴大台灣參與多邊機制的範圍,不僅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其盟友。這些機制將使台灣企業在國際舞台上擁有話語權,並使台灣能夠參與更加公平的競爭。

另外,近期DSET海外研究員江旻諺撰文發表至《外交家》,針對中國利用遠端挖角模式(Remote-Poaching Model),揭示中國如何想方設法繞過法規限制,遠端挖角台灣晶片設計人才。在美中科技競爭氛圍下,台灣同時面臨美中兩方透過戰略試圖影響我國半導體業的資源分配,正因如此,台灣更應該積極提出全面性戰略,回應在相互依存的半導體產業鏈上,該如何讓盟國承諾保障關鍵戰略夥伴的安全,藉此提升台灣在經濟安全中扮演的角色。

海外研究員江旻諺於《外交家》投書。圖片來源:截圖自外交家網站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

資訊公告

蕭美琴副總統接見DSET外賓訪團,與美國SCSP、法國最大公共智庫學者對話台灣經濟安全議題

2024 年 10 月 14 日

活動新聞

【供應鏈韌性論壇】DSET供應鏈韌性論壇逾300人參與,促美日韓歐科技政策專家凝聚對台的支持

2024 年 10 月 14 日

資訊公告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26日首召開,DSET中心主任杜文苓出任委員

2024 年 9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