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科民社中心(DSET)海外研究員賴又豪,本週在美國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GTI)刊物上發表評論,以〈防止美國選舉遭受經AI強化的外國干預:台灣4C策略的啟示〉為題,引介台灣處理中國AI假訊息的經驗,呼籲美國政策圈參考台灣經驗,防制美國政治遭受境外假訊息干擾。
GTI為華府唯一專門研究台灣政策議題的智庫,定期出版台灣政策評論選集。在本週出刊的期刊中,賴又豪舉台灣選舉經驗為例,分析台灣政府應對假消息的「4C戰略」,如何得以作為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的借鏡。其中台灣的個案研究特別引用DSET民主治理組近期發表的政策報告「生成式AI與民主治理(GenAI and Democracy)」,向華府引介DSET最新研究。
近年因新興科技如生成式AI發展迅速,變相成為假訊息生成與散佈的利器。民主國家陣營對手如伊朗、俄羅斯和中國等,在網路社群上的動作頻繁,試圖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增強假訊息活動、針對民主國家選情進行境外干預。
賴又豪於投書中引用專門提供民主研究框架、並進行衡量評估的研究機構「民主多樣性(V-Dem)」的研究指出,台灣已連續11年蟬聯最容易受到假訊息攻擊的國家;但儘管面臨境外資訊操弄威脅,台灣的民主制度仍維持排名在全球第10、全亞洲第1,並於今年1月順利舉辦完一場總統大選。
提及台灣在2024年大選中遭遇的AI假訊息攻擊,賴又豪引介由DSET民主治理組黃凱紳、周睦怡、郭毓倫、陳煒林等作者撰寫的報告,舉出兩個案例:
第一是在台灣總統大選前三週發布影片的Youtube頻道「TrueTJL」,該頻道影片利用AI生成人聲,並稱之為前台北市調查處調查官林昭倫的聲音,指責當時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戒嚴時期曾充當線人。當時該影片引發各大社群討論,包含PTT、和網路政治意見領袖轉發與眾多Youtube頻道分享,然而其中多數頻道後經調查發現是新創建或先前不活躍的帳號。
另一案例則是發生於1月2日,一位匿名用戶於國際學術開放平台「Zenodo」上傳一份長達318頁、標題為「蔡英文秘史」的文件。後續這份文件同樣迅速在各大社群平台傳播,包含X、FacebooK、TikTok、維基百科、PTT,和部分台灣網路發表平台如方格子、鏡文學等。這波訊息擴散後,於1月4日至10日期間,又出現一批用AI生成圖片與個資、新創立的Youtube帳戶,這些帳戶短時間內發布多達490部含有虛擬內容的影片。
賴又豪指出,透過這兩種資訊操弄的案例,明顯看出有境外活動正透過人工智慧、機器人帳號加強其假訊息傳播。前述所提的「TrueTJL」頻道的網站會連結到中國伺服器,且利用AI生成音訊散佈對特定總統候選人的錯誤訊息;在另個案例中,根據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揭露,這份名為「蔡英文秘史」的文件也是使用中國開發且被廣泛使用的軟體製作而成。
至於應對方法,賴又豪強調,面對境外訊息操弄的威脅,台灣應對經驗豐富,相關策略應可作為民主國家陣營參考。針對這些威脅,台灣採取「4C策略」,分別是削減生產(Cutting production)、澄清假訊息(Clarifying falsehoods)、限制散播(Curbing dissemination)、提升數位媒體素養(Cultivating digital media literacy)。透過政府、科技公司與民間組織共同協力,對抗假訊息的蔓延,此策略協助台灣有效抵禦AI生成的假訊息,提供其他民主國家、特別是美國在保護選舉公正性的參考模式。
然而賴又豪認為,在打擊利用AI增強的境外干預行動並沒有所謂的靈丹妙藥。單純仰賴罪責威嚇懲處,對跨境行為者來說,基本上是緩慢且無效;而事實查核雖然是關鍵,因為查核資源與量能有限,恐難以應付因AI應用而遽增的假訊息;另若過度依賴公民釋讀能力,又會不公平地將政府和媒體應負的責任轉移到公民身上。
賴又豪指出,有效的因應措施必須制定出涵括政府、民間社會和數位基礎設施擁有者在內的整體策略,用以解決各階段(從生產、傳播到接收)的虛假訊息。台灣的 4C 戰略也因此提供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模式,包含美國在內的民主國家可以考慮藉此在選舉期間,加強抵禦新興科技增強的境外網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