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第二任期即將開始,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永續韌性組日前投書《外交家》,強調雖然川普新政權將使美國氣候政策前景黯淡,也為台灣帶來部分挑戰,但川普2.0同樣將為台灣發展氣候與能源安全政策帶來新機會。
文內分析:台灣在美國退出國際氣候政策領導角色後,應該更積極扮演印太區域合作領導角色,與中國在氣候領域合作競爭;川普對中國清潔科技的關稅限制,將促進台灣廠商搶攻美國市場的機會;美國重回石化產業,重啟天然氣出口的政策,在短期內可能有利台灣能源轉型目標;另外,在能源安全方面,作者則呼籲台美政府應依循目前台美合作方向,將能源安全納入國防支持的一環。
針對國際氣候合作,DSET永續韌性組研究助理 Elizabeth Frost 與兼任研究員林孟慧指出,川普第二任期重回「美國優先」政策路線後,美國預期將退出《巴黎協定》,甚至可能考慮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削弱聯合國作為全球氣候多邊治理代表機構的公信力。作者於本次投書分析,全球氣候行動失去美國領導支持,未來各國勢必得加強區域合作,而台灣作為亞洲第三個將淨零目標入法的國家,過去累積許多協助氣候弱勢地區或小島國家引入防災科技等經驗,顯見台灣足以持續與亞洲民主國家深化合作,對抗中國獨佔區域氣候領導地位。
另方面,針對川普上任後削減《降低通膨法案》(IRA)中的綠能投資,影響美國能源轉型的擔憂,作者在文中指出,隨著能源轉型加速,即便川普此舉對美國清潔能源成長會造成短期衝擊,外界仍預期清潔能源市場會持續成長;另方面,隨著川普政府強化保護主義政策,對中國進口品祭出高關稅與審查措施,限制中國技術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台灣廠商也將獲得更多機會搶攻美國市場,以先進製造技術打造替代供應鏈。作者在投書中建議,因應美國產業回流政策,台灣廠商或許能仿效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模式、擴大海外投資。
針對川普新能源計畫重新擁抱化石燃料,任命美國化石燃料產業高層 Chris Wright 為能源部長,打算大幅增加美國石油與天然氣生產,DSET於本次投書中強調,短期內美國增加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將有利於台灣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比達50%的能源轉型目標,同時深化台美戰略關係,以因應中國對台海進行能源封鎖的風險。此外,美國接下來若推動碳捕捉(CCS)、藍氫與地熱發電等技術,台灣同樣可提前佈局,例如與澳洲、日本攜手發展氫能供應鏈,或利用台灣二次能源轉型著重發展的地熱發電,與美國能源戰略發揮加乘效應。
最後針對能源安全預算問題,DSET於本次投書中指出,川普政權目前對台灣政府提高國防預算至GDP 5%的政策要求將成為台美政府雙方協商的焦點。若美方對「國防預算」的採計只考慮軍售預算,那這樣的預算要求可能影響到台灣的能源轉型預算,導致能源轉型延遲、持續依賴進口能源,無助改善台灣面對中國封鎖時的能源脆弱性。
投書中強調,目前台灣總統府已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能源韌性與基礎設施的維護列為該委員會的核心任務之一,這樣的政策方向也獲得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支持,強調美國將協助台灣強化能源韌性。DSET呼籲川普政府上任後,美國與台灣針對國防預算的談判應該依循現有的政策方向,將能源安全預算納入國防預算考量,並透過台美共同努力加速能源轉型,向國際社會展現出:能源轉型不僅有利於氣候目標,更有助於增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