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VOA)近期報導「中國解放軍論文稱軍用5G技術部署已就緒」,引述科民社中心(DSET)研究員、民主治理組組長黃凱紳,指明戰場應用 5G 技術並不新奇,重點在於技術上未必已有重大突破。
這次美國之音報導一篇中國解放軍論文描述,解放軍已部署軍用 5G 基地台,可實現戰場影像傳輸與情報共享等,還研究設計一款無人機輔助平台,由大量無人機作為空中訊號中繼站,在電量耗盡時返回基地台車輛充電。然而這類軍用 5G 應用情境,也被指出是理論上或許可行,距離實際應用還有一大段落差。
這次 DSET 民主治理組組長黃凱紳受訪,特別在美中科技競爭背景下,解釋中國之所以為 5G 技術全球領導者之一,是因為華為打從一開始便參與軍用5G相關建設,也就是說中國起初就採取軍民融合模式建設 5G,因此許多民用基地台可能早已埋藏軍用規格的頻寬,在關鍵時刻能發揮軍用潛力。
同時黃凱紳點出,中國採取軍民兩用模式開發的問題在於,中國在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部署的5G基礎建設,是否同樣會在關鍵時刻、為解放軍所用。他補充,其他在國外廣泛部署華為5G基礎設施的國家(例如非洲),事實上極可能面臨相似問題,解放軍可以在關鍵時刻跟當地的華為基礎建設連線,進而限制美軍使用當地通訊系統的能力。
黃凱紳說明,在戰場環境裡資安攻擊或干擾等手段,常常被當成是阻擾或破解 5G 通訊的做法,但他點出另一大隱憂是,如果戰場上大規模部署華為設備,這些設備便可能有被中國解放軍用於增強自己的 5G 通訊能力,導致其他國家軍隊無法有效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華為通訊設施時,同樣可能面臨被破解和竊取數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