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華爾街日報》訪問我國防部長,揭示無人機部隊建軍規劃,並引述DSET分析師評論

在中國對台軍事威脅日益升高的背景下,《華爾街日報》近日訪問我國國防部長顧立雄,揭示軍方推動無人機部隊建軍的最新規劃,並引述DSET分析師評論。

顧部長指出,國軍將於今年成立首支陸軍無人機部隊,並引進海上無人機至海軍兩棲作戰體系,藉此強化前沿科技戰力,提升整體防衛體系的不對稱作戰能力。此舉意在建立具備威懾效果的作戰新型態,使中國在考慮發動攻擊時必須權衡其高昂的軍事代價。

《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此一軍事轉型規劃,部分借鏡烏俄戰爭的經驗,強調以精準、機動的無人機作為補足傳統火力不足的手段。然而,推動無人機戰力發展同時,也面臨中國在全球無人機市場與關鍵零組件供應鏈中佔有主導地位的挑戰。

DSET政策分析師方怡然表示:「在火力方面,我們無法在數量上與中國抗衡。因此,我們必須思考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進行打擊,這清楚地說明了不對稱作戰是如何運作的。」

顧部長表示,為強化台灣無人機製造能力,美方已提供技術轉移等相關支持,協助台灣業者在不依賴中國零組件的前提下建立進行生產。美國在台協會副處長葛瑞恩(Raymond Greene)日前也表示:「我們正攜手加速這一進程,包含擴大台灣自製關鍵彈藥與無人機的能力。」。

成立專責無人機部隊、並將海上無人機納入海軍兩棲作戰體系,是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戰略的最新進展。顧部長強調:「我們的構想是以科技取代人力,火力取代傳統兵力。」

台灣推動無人機部隊建軍,已成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變化與中國威脅的核心政策。DSET即將於6月發布台美無人機合作政策報告,該報告深入訪談台灣無人機供應鏈中具關鍵角色的利害關係人,探討台美雙方在無人機研發與製造的合作機會。

最後,DSET將持續關注並分析台灣無人機產業的政策發展與國際合作趨勢,作為我國政策研擬與無人機產業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