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DSET 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 分析台灣無人機戰略的發展與結構性挑戰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近日接受《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訪談,針對台灣無人機產業的發展現況與戰略應用進行專業分析。報導以〈在中國陰影下 台灣正打造無人機部隊防禦入侵〉(In the shadow of China, Taiwan is building a drone army to stop an invasion) 為題,指出,儘管政府已啟動「無人機國家隊」計畫並大幅擴編採購數量,但在產能規模、供應鏈韌性、反制技術與實戰整合等方面仍面臨結構性挑戰。台灣距離具備足夠規模與多樣化應用的無人機戰力,仍有待跨部門整合與更長期政策支持。

DSET Global Fellow 張崑陽於受訪時表示,中國在無人機製造與電子戰領域都具有高度優勢,包括能有效干擾敵方無人機,甚至誤導反無人機系統。他並分享 DSET 團隊在與許多台灣主要軍用與商業無人機製造商溝通後發現,多數本地業者仍對中國強大的反無人機與電子作戰能力感到擔憂,擔心台灣目前開發的無人機,在實戰中是否有辦法突破封鎖、有效執行軍事任務。

DSET 海外研究員張紘綸指出,一些可能考慮涉足無人機產業的台灣廠商擔心若加入投資,將面臨美國無人機公司 Skydio(因出售無人機給台灣而於2024年遭中國制裁)的命運,失去整個中國市場。DSET 國家安全組政策分析師方怡然則表示,對企業而言,盈利仍是首要考量;若缺乏風險緩衝機制,將可能導致業者因憂心遭中國制裁而選擇退出市場。

兩人認為,政府若希望吸引更多民間業者投入無人機製造,必須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財務誘因,以因應企業對潛在政治風險的顧慮。

DSET 在六月發表的無人機報告《民主之翼:台美無人機非紅供應鏈合作藍圖》顯示,台灣當前軍用無人機仍高度依賴國外核心零組件,包括GPS模組、熱成像、定位晶片與視訊傳輸系統等。並指出,即使這些進口零件來自友好國家,其價格往往也高於中國製品。例如,一顆 SDR(軟體定義無線電)視訊傳輸晶片的價格,可能是大疆(DJI)提供價格的10倍。

政府於今年成立無人機(UAV)與無人艇(USV)專責任務編組,有助於在採購、補助、預算編列及研發等面向推動更具整合性、系統化的政策,堪稱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然而,後續仍面臨如後勤資源整合與財務機制建構等挑戰。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