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18 日

揭露華為影子網絡: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與台灣供應商在中國半導體戰略中的角色

作者:王采逸、江旻諺

目錄

美國更新實體清單,DSET揭露部分中企背後的實質控制者

本報告揭露遭美國制裁的華為如何透過其所建置的影子網絡,獲得國外資源、技術、與服務,以擴展其半導體生產能力。

美國政府於本月二日發佈新的出口管制規定,為了限制中國製造先進製程晶片的能力,將140家中國企業加入實體清單,包含昇維旭、青島芯恩、以及鵬新旭等與華為合作的晶片製造商;而DSET這份報告中聚焦分析的深圳重大產業投資集團(簡稱深重投)就是本次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昇維旭與鵬新旭背後的實質控制者。

深圳市半導體投資戰略

「深重投」為深圳市管轄的國有投資集團,手握多家晶片製造商。如本文圖一所示,深圳政府利用深重投來分配資源、成立像是昇維旭與鵬新旭的半導體公司,並且透過人事安排與華為保持密切合作。

圖一、深圳重大產業投資集團(簡稱深重投)、華為影子網絡與台灣供應商的商業聯繫。圖片擷自:DSET報告

本報告發現:

  1. 深圳市為了發展本地半導體製造產業,透過深重投與華為保持密切合作。在這樣的背景下,深重投發展出三種投資方式
    • 吸引既有企業到深圳設廠
    • 併購私有企業
    • 以及創立新公司,藉以建構華為的「影子供應鏈」
  2. 如本文圖一所示:「昇維旭」、「鵬新旭」與「鵬芯微」等公司就是深重投所設立的新公司。深重投藉由這些公開資訊甚少的公司,來接觸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藉以獲得技術協助。
  3. 這些默默無名的「新創」公司比起知名的中國科技巨頭更容易躲過各國政府的注意,取得台商的技術與服務,最終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服務吸納進深圳與中國整體的半導體國家戰略。

惠台政策使赴中的台商本土化

去年(2023)國際媒體《彭博社》爆料四間台灣廠商為鵬芯微(2022年列入BIS實體清單)與鵬新旭(2024年列入BIS實體清單)提供工程服務,而令華為影子網絡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DSET海外研究員江旻諺認為,媒體報導當然為科技保護相關規制的公共政策討論做出重要貢獻;然而,針對其個案背後的商業機制進一步分析,並了解為何中國產業政策使國際管制變得困難,則有助於持續深化公共討論。

DSET兼任分析師,同時是本報告的第一作者王采逸說明,中國透過國內市場誘因、本地上市合規程序等方式,令台灣廠商在中國本土的子公司建立起更強的獨立性,因此可能更加脫離國際管制措施所能觸及的範圍。此狀況為許多同樣在中國投資的廠商帶來警示。

在本報告所研究的個案中,華為影子網絡、中芯國際、福建晉華、長鑫存儲等重要的中國半導體企業皆獲得台灣廠商所提供的無塵室廠房工程服務,這層商業聯繫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初期,台灣晶圓製造廠赴中投資的風潮。台灣政府雖然透過投資審查,為晶圓廠赴中投資設下限制,成功保全台灣的產業競爭力,但是半導體製造的生產網絡高度複雜,使得審查範圍未能有效觸及所有供應商。

過往全球化將中國半導體產業整合進全球價值鏈當中,在此結構下,台灣廠商子公司若成功在中國上市,曾一度被解讀為擴張全球商業的版圖有利途徑。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讓台商得以減少使用在台母公司的資金,充分運用中國資本在中國市場擴張;另方面甚至能透過公開上市的身份,取得中國客戶的信任。

引以為鑒:為健全台灣經濟安全體制,DSET發表最新供應鏈研究報告

當前美中科技競爭已經扭轉此結構態勢,現在看來,這種利用中國本土資本市場籌資的方式,反而造成台商受到更多牽制,進而削弱台灣經濟安全政策的效果。本次DSET報告則為此歷史發展過程作出詳盡的分析。

本報告作者王采逸認為,這份供應鏈研究報告應看作是為了健全台灣經濟安全體制所做的努力。對廠商而言,若充分理解特定商業機制所帶來的政治效果,則有助於控制未來的地緣政治風險。對台灣整體社會而言,認識過往產業發展所遺留的當代議題,才能引導公共討論往重要的政策焦點發展;對國際社會而言,要有效防止企業遭中國半導體國家發展戰略所吸納,DSET報告足以作為未來政策思考的可靠依據。

分享此文

相關文章

政策報告
淨零科技

建立具備韌性的太陽能光電供應鏈:台歐第三代太陽能技術的策略合作研析報告

作者:張禎晏、呂采穎施懿倫、楊喻評、Andrew Yeh

2024 年 12 月 6 日

政策報告
人工智慧

生成式AI與民主

作者:黃凱紳周睦怡郭毓倫、陳煒林

 

2024 年 10 月 25 日

政策報告
半導體

中國如何在台「遠端挖角」晶片設計人才?從比特大陸案檢視台灣經濟安全體系

作者:江旻諺

2024 年 8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