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無論在歐洲或台灣的淨零轉型藍圖中都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未來每一年對太陽能模組的需求也僅會持續成長。但在面臨中國政府的強力補貼政策與中美貿易戰影響下,中國廠商極具成本優勢的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轉向歐洲與亞洲市場傾銷,並形成市場壟斷,使得如何建立一個具備自主性與韌性的太陽能板供應鏈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已然是台灣與歐洲之間的共識。
於此,本研究報告特別針對第三代太陽能技術(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主)所可能提升供應鏈韌性的契機,透過與目前在該項技術已然有具體成果的業者進行訪談與二手資料分析,具體說明台灣製造商不同於日本、南韓、與中國的策略性優勢,以及台灣如何可能成為歐洲在第三代太陽能市場與技術佈局的重要合作夥伴,並在文末對台灣與歐洲政府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報告摘要
- 在淨零目標下,鈣鈦礦技術不同於傳統太陽能板的利基與應用特性。我們在報告中具體說明鈣鈦礦電池與模組的市場潛力,且有望在高度為中國壟斷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提供多元、應用靈活的乾淨能源選擇。
- 台灣政府與廠商如何面臨中國傾銷的挑戰與在第三代太陽能發展的相對優勢。由於鈣鈦礦太陽能板與面板產業的製程技術高度相似,台灣可憑藉成熟的面板產業與傳統矽晶太陽能基礎,在鈣鈦礦供應鏈中快速佔據關鍵策略地位。
- 如何深化台灣與歐洲在第三代太陽能發展的科研與技術合作。本報告盤點過去台灣面板產業與太陽能產業在歐洲如捷克、斯洛伐克、與立陶宛等國的設廠經驗與客戶網絡,說明雙方如何在這樣的基礎上,在技術創新及製造領域展開合作。
- 提供歐洲政府的政策建議:需要正視第三代太陽能產業為國家關鍵性策略科技,並透過擴大既有Horizon Europe計劃與其他雙邊科研補助計畫,加強資金支持、簡化投資與許可程序,以最大化台歐雙邊的科研與生產能力,並降低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檻。
- 提供台灣政府的政策建議:為了加速鈣鈦礦技術的研發與提升經濟規模,建議在產業園區提供未來米級以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組產線與上下游廠所需的用地、提供公共設施做為示範場域、以及集中研發能力於高價值應用的發展(如:建築整合太陽能或光電農業應用),以與中國模式發展差異化;同時,政府也需加強對供應鏈產地透明化的要求,並協助廠商確保產品規格與碳足跡等符合歐盟標準,據以穩固台廠在歐洲市場的利基。
本報告為DSET與英國智庫 The 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CSRI)合著,說明透過台歐合作,鈣鈦礦技術為何有望成為打破傳統矽晶太陽能為中國壟斷的現況,使台灣得以佔據地緣政治局勢的戰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