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亞太地緣經濟會議工作坊」於東京召開,張智程研究員受邀談論台灣經濟安全的中國挑戰

本中心張智程研究員於6月4日受邀前往日本,參加由日方友好智庫「地經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economics: IOG)」主辦的「亞太地緣經濟會議工作坊(Asia Pacific Geoeconomics Council Workshop 2024)」。本次會議旨在討論於地緣政治時代下,亞太各國如何因應中國因素下的經濟安全課題。

在地經學研究所鈴木一人(Suzuki Kazuto)所長與神保謙(Jimbo Ken)常務理事(同時為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部教授)的主持下,由地經學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團隊代表日方,並由日本、台灣、韓國、印度、澳洲與新加坡五個場次組成,分別由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韓國籍學者、印度國家級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澳洲國立大學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等各國的經濟學或國際政治學學者代表參與,針對各國與中國之間的經貿關係、外交與地緣政治議題進行討論。

本次工作坊討論於地緣政治時代下,亞太各國如何因應中國因素下的經濟安全課題。
(圖片來源:IOG)

張智程研究員以台灣代表身份,發表題目為「台灣在經濟安全上的挑戰:與中國間的動態關係(Taiwan’s Ecnomic Security Challang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with China)」的演講。他首先指出由於美中科技競爭開啟科技地緣政治時代的影響,台灣的經貿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中國一直是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出口國,但去年美國首次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國,而台灣的直接對外投資也由十年前單方集中在中國而加速分散,如今中國只佔台灣直接對外投資的不到百分之十。此外,在貿易結構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中國存在貿易逆差,僅少數倚賴天然資源出口的國家對中國貿易呈現順差,台灣去年對外貿易順差來到歷史紀錄,其中又以對中國貿易貢獻最大,使台灣成為極少數非天然資源出口國對中國得以享有貿易順差的國家,這應證因為台灣在ICT製造產業上具有絕對優勢,使台灣與中國即便雙邊貿易額減少,中國卻深化了對台灣半導體等電子產品進口的依賴。然而,中國正在台灣具有優勢的科技製造業努力追趕,與加速補貼打造中國內部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除了將正面衝擊許多過去在中國具有龐大市佔的台商之外,至今為止中國對台灣屢次發動的經濟脅迫僅針對台灣的農漁與化工產業,也可能因為中國階段性的建立與台灣產業競爭的生態系後開始成為中國經濟脅迫的新領域。

本中心研究員張智程以台灣代表身份發表演講主題。(圖片來源:本中心)

張智程研究員指出,在多變的地緣政治局勢下,台灣政府與企業不斷尋求生存之道:幾乎所有台灣的企業皆致力於不讓自身的商業模式陷入低附加價值與依賴中國市場的雙重劣勢,努力朝向高附加價值領域轉型,或尋求新地緣政治結構下供應鏈重組機會拓展價值相同國家佈局供應鏈的新市場。而台灣政府並未加入地緣政治時代各國紛紛補貼半導體製造的補貼競賽,而是致力於確保台灣依然維持全球供應鏈中最具韌性、可靠性、永續性以及經濟合理性的製造研發中心的地位的前提下,維持台灣在半導體及先端科技製造產業的全球領先地位。

在對談過程中,與談來賓詢問,現狀下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對於全球經濟安全上帶來嚴重風險,特別在成熟製程晶片方面,台灣的半導體廠商如台積電,在中國曾經高額投資設廠,往後中國產之成熟製程晶片發生產能過剩問題,台灣是否有應對計劃?張智程研究員回應,中國現在仍然非常依賴台灣半導體廠商在中國所生產之成熟製程晶片,且中國在計算其國內生產之半導體時,通常連韓國三星、海力士及台積電在中國廠之產量也一併計入,若將三星、海力士、台積電的產能剔除,其實可看出中國尚未具備足夠供給國內晶片需求的製造能力。因此,目前台積電在中國的策略就是在不違反美國出口管制紅線的前提下維持中國市場的市佔,但也會繼續密切追蹤美國管制動向。

本次的國際工作坊,由印太各國知名專家學者分析各自國家的經濟狀況及在地緣政治下的影響,透過來自亞太各國專家的視角進行相互比較,以思考自身的國家戰略以及找尋價值相同國家間展開合作的可能性。DSET的參與分享台灣的立場與戰略思考,使國際能聽見來自台灣的聲音,聯繫起更多的國際友好連結。

DSET聯繫起更多國際友好連結。(圖片來元:IOG)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

活動新聞

【活動新聞】DSET 出席外媒座談會,評析美國大選後台美科技地緣政治新局

2024 年 11 月 20 日

活動新聞

DSET研究員於胡佛研究所專家會議演講,分析AI產業的能源挑戰與台灣能提供的韌性解方

2024 年 11 月 20 日

媒體報導

《Nikkei Asia》報導外交部長林佳龍率無人機廠商訪立陶宛,引述DSET研究員評論

2024 年 11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