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DSET2024年會】面對地緣風險2.0 楊光磊:台美應互補式合作維持半導體領先

前台積電研發處長、現任國立臺灣大學領導學程兼任教授楊光磊博士,為DSET主辦的「科技地緣政治下的台灣」年度論壇上,發表開幕演講,並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刻的分享。他指出,台灣在國際地緣政治下,應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採取互補式的合作,保持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同時,台灣要培養跨領域、跨文化、跨世代的人才,以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和機遇​。

本中心楊光磊顧問。(圖片來源:本中心)

半導體產業的歷史背景與台灣的崛起

首先,楊教授回顧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美國是半導體產業的創始者,「摩爾定律」在早期推動了美國半導體產業的迅速發展,讓英特爾(Intel)成為全球半導體的霸主。然而,隨著摩爾定律的進一步發展,全球半導體產業逐漸出現了精細分工,這促進了產業的全球化發展,同時也瓦解了整合元件製造(IDM)模式,使得製造業務逐漸向亞洲轉移​​。

台積電選擇了當時不被看好的晶圓代工領域,這一領域缺乏競爭,使得台積電得以從一間小公司逐步成長,最終成為全球獨角獸型公司。楊光磊教授指出,1990年代台灣的股票分紅制度吸引了大量在美國從事半導體業、具有研發能力的海外人才回流,加上工研院的本地人才培育,使得台灣半導體產業得以在短時間內實現高速發展​。

地緣政治與半導體產業

楊光磊教授指出,美國在80年代通過一系列政策打擊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導致日本進入失落的三十年,這也使得日本在半導體領域出現了人才斷層。相較之下,台灣在過去的五十年裡,通過穩定的人才培養和政策支持,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半導體產業​。

楊光磊教授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目前面臨著美中「地緣政治2.0」的風險。美國正在積極尋求降低亞洲製造風險的策略,這可能要求台積電將部分製造與研發業務移至美國。儘管如此,美國的製造成本高,這對台積電來說是一個挑戰,需要尋求彌補成本傷害的方法​​。

他強調,台灣應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而是應尋求互補式的合作,創造雙贏局面。楊光磊也指出,中國雖然在政治上與台灣漸行漸遠,但其龐大的市場仍不可忽視。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應該在保持自身競爭力的同時,積極尋求與世界各國的合作機會,特別是在半導體產業方面​。

台灣內部的挑戰與機遇

楊光磊教授指出,台灣在內部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少子化和能源問題等。少子化問題對台灣的勞動力市場構成了嚴重挑戰,未來需要加強生產力和人才培養,以應對這一問題​。

此外,能源問題也是台灣發展的一大障礙。台灣需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找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平衡點,確保可持續發展。他認為,台灣應該投資於前瞻性研究,而不是僅僅依賴一次性的補貼,這樣才能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楊光磊教授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應該繼續保持與國際社會的緊密合作,特別是在研發和創新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他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有望在未來十年內保持領先地位。他建議,台灣應該在全球供應鏈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並加強自身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競爭力。

他提到,台灣在基礎數理教育方面的優勢,使得台灣在理工人才的培養上有著很強的競爭力。這些理工人才的持續湧現,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長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不過,他強調,台灣需要多元化發展產業,不能過度依賴半導體一個領域。政府和企業應該共同努力,培養更多跨領域、跨文化、跨世代的人才,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這樣可以確保台灣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結語

楊光磊教授的演講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他強調,台灣必須積極應對國際地緣政治挑戰,並通過創新與合作,保持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同時,台灣也需要多元化發展產業,培養跨領域、跨文化、跨世代的人才,以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和機遇​。這樣,台灣才能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並為全球科技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

資訊公告

DSET發布最新報告,揭露華為影子網絡與深圳市半導體投資戰略

2024 年 12 月 18 日

活動新聞

DSET赴英國倫敦大學,分享台灣引領對抗AI資訊操弄的策略

2024 年 12 月 5 日

活動新聞

歐洲代表團訪DSET,針對經濟安全進行交流

2024 年 12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