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語言優勢成利器:健全資訊環境的跨國合作可瞄準含華語社群國家

10月15日,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共同主持人游知澔受邀至DSET,與本中心副主任周睦怡、民主治理組組長黃凱紳,及資料分析組組長林哲瑋交流資訊環境議題。

IORG主要研究華語環境 期能補足相關研究不足

游知澔指出,目前針對資訊環境紊亂的主流研究多以英文為主,但華語資訊環境具有獨特的文化和語言障礙,即使翻譯成其他語言,也難以完整再現交流中的語境,特別是細緻的情緒操縱特質。因此,IORG將華語資訊環境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補足相關研究的不足。IORG透過記錄和驗證各平台上行為者的表現、足跡及其影響力,期望建立政治實體的資料集,並進一步研討如何開放供研究者使用。

極化與對立 是資訊環境混亂最大挑戰

民主治理組組長黃凱紳在與談中提到,討論資訊環境治理前,需先釐清混亂的樣貌,並描繪我們所期望的資訊環境。游知澔進一步解釋,描述資訊環境應從「論述」、「行為」及「討論環境」三個層面著手。論述層面包括資料內容和推論過程是否合理;行為層面則關注是否存在偽造的人物設計、在不同社群間對話、或是創造輿論假象。至於討論環境,則在於各利害關係人的運作是否有助於資訊環境的健康發展。

游知澔指出,資訊環境的混亂影響層面廣泛,小至家庭失和,大至社會分裂。然而,他也坦承,目前這些現象仍需透過進一步的科學實驗來驗證,但在當下尚無足夠時間進行實驗,因此只能先提出警告。他進一步解釋,目前資訊環境帶來的問題中,最重要的還是極化與對立的情況。以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為例,台灣媒體經常將立場二分,不同立場的媒體之間高度對立,這樣的極化現象和社會對立加劇了問題,使不同立場的人失去了彼此對話的空間。

不過,游知澔也指出,資訊環境的抗混亂能力無法在過於乾淨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然而,如何讓資訊環境既能增強社會的抵抗力,又不至於引發嚴重問題,這仍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開展進一步合作 共商資訊環境治理議題

針對國際合作,游知澔指出,由於華語語境的特殊性,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對中國及華語的認知更為全面。如果其他國家有華語社群,就有機會與該國的相關組織合作,共同研究中文世界的資訊環境。

因此,IORG與DSET在活動中也討論了未來合作的可能性。在國內,雙方可以考慮舉辦研討會,聚焦於數位平台治理和AI治理兩大主題,各自發揮專長,一方負責資訊環境的分析,另一方提供法制方面的建議。

在跨國合作方面,台灣可以善用其語言優勢及對中共的熟悉度,從擁有華語社群的國家開始,彼此比較資訊環境的差異並共享資訊。至於非華語國家,則可共同探討民主資訊環境中的內部對立問題。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

資訊公告

DSET發布最新報告,揭露華為影子網絡與深圳市半導體投資戰略

2024 年 12 月 18 日

活動新聞

DSET赴英國倫敦大學,分享台灣引領對抗AI資訊操弄的策略

2024 年 12 月 5 日

活動新聞

歐洲代表團訪DSET,針對經濟安全進行交流

2024 年 12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