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日經亞洲》報導台灣告別核能發電,引述 DSET 能源韌性組組長評論

《日經亞洲》(Nikkei Asia)日前刊出專題報導〈Taiwan ends its nuclear era, but energy security concerns linger〉,指出台灣已正式將最後的核電機組關閉,但社會對於能源安全的疑慮並未因此消弭,並引述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能源韌性組組長呂采穎評論。

台灣於5月17日正式關閉最後一座核能反應爐,象徵台灣進入「非核家園」的新階段。報導指出,此次核電除役符合民進黨自2016年執政以來所推動的非核政策,並與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國家目標一致。對此,環保團體多表達支持,強調核電占比已大幅下降,且核電廠多處於地震帶,具潛在風險。

不過,能源政策在國內仍存在激烈辯論。在野黨日前在立法院推動通過法案,允許核電廠延長運轉年限,並擬於8月舉辦公投,尋求重啟核電。這一動向使台灣是否應重返核電,成為各界的關注焦點。

對此,《日經亞洲》特別引述DSET能源韌性組組長呂采穎的分析,表示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即便完全不依賴核能,台灣在未來十年內仍具備足夠供電能力。

針對有論者以「國安風險」支持重啟核電的觀點,呂采穎則持保留態度。她強調,俄烏戰爭經驗已顯示,核電設施在戰爭情境中極易成為攻擊目標,並指出:「核電並非理所當然更安全的選項。」這番言論為台灣當前的能源與國安政策提供另一層次的思考。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