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日經亞洲》與《金融時報》訪美無人機廠商 Auterion,引述 DSET 報告

美德合資的無人機科技公司 Auterion 執行長 Lorenz Meier 日前訪問台灣,並於宣布與台灣國防部轄下法人中山科學研究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時也與台灣無人機製造商雷虎科技展開合作。《日經亞洲》與《金融時報》分別專訪該執行長,並引述 DSET 最新出版的《民主之翼:台美無人機非紅供應鏈合作藍圖》報告內容,請其針對台灣無人機產能、與川普最新無人機行政命令對台產業影響進行評論。 

《金融時報》以〈台灣研發出自殺式無人機 比照烏克蘭模式防禦中國〉為題,報導中科院與 Auterion 成功合作產製自殺式FPV 無人機,該無人機型並預計導入先進作業系統與蜂群控制技術,結合人工智慧打擊系統與感測攝影設備,進一步強化台灣的軍事能力;相關技術更已在俄烏戰爭當中,針對俄軍坦克與海軍設施進行實戰測試;在《日經亞洲》專訪中, Lorenz Meier 強調:「我們應該假設(台灣無人機)使用數量會與烏克蘭相當,也就是從數十萬開始,到數百萬。這不是選項,而是必然,因為無人機就是新一代的消耗性彈藥」。

針對Lorenz Meier 所提的台灣無人機產業「百萬架」量產目標,《日經亞洲》與《金融時報》皆引述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上(6)月最新發布的報告《民主之翼:台美無人機非紅供應鏈合作藍圖》 指出,目前台灣 無人機年產量估計僅為 8,000 至 10,000 架,遠低於政府設定 2028 年達成 180,000 架的目標,反映出結構性挑戰依然嚴峻。對此,Meier 向《日經亞洲》表示,台灣若欲擴展無人機產業,必須先建立足夠的本土需求。他透露,「根據我與台灣政府的對話,我相信台灣即將啟動新一輪兵力結構設計規劃,會吸取來自烏克蘭戰場,以及德國、英國與美軍的經驗。」

《金融時報》也追問與 Auterion 合作的雷虎科技的生產數量問題。雷虎在 MoU 中提到已同意購買 Auterion 無人機作業系統授權,將用於 2.5萬架無人機生產;Meier 並證實其中部分將用於出口。但雷虎總經理坦言,2.5 萬架是「粗估值(ballpark figure)」,但證實公司已與多個潛在海外買家進行洽談。

此外,針對《日經亞洲》提及,DSET 於上 (6) 月報告發布時曾示警,川普新一輪行政命令中強調「優先採購美製無人機」,恐對台灣出口不利,Meier則回應,「目前還不存在一個台灣品牌可在美國市場與中國大疆競爭,因此也沒有被美國政策『邊緣化』的問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剛起步的台灣產業。」

DSET 六月出版的《民主之翼》無人機報告是基於 DSET與台灣無人機產官學界專家,包括多家台灣主要無人機廠商訪談經驗,所歸結的台灣無人機產業發展當前困境,並提出政策建議。其中針對台美合作,DSET 報告曾指出,目前台灣進入美國市場程度仍有限,且雙方合作仍停留在次系統合作;報告提出建議,台灣與國際政府應擴增對台灣無人機採購,台美之間更應針對共同維修、生產、設計無人機採取更具體合作。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