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貿易戰衝突隨川普關稅新政加劇,BBC中文網於 25 日刊登專題報導〈輝達黃仁勳突訪北京背後的區域政治:美中關稅大戰下左右為難或逢源?〉,深入剖析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期訪中行程及其在地緣政治下的意涵,同時引述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經濟安保組副組長江旻諺的分析觀點。
報導指出,此行正值美中貿易戰白熱化階段,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145%關稅,中方也以125%回擊;同時,美國政府對輝達H20等AI晶片出口至中國祭出新一輪嚴格管制,導致輝達股價大幅波動。在此背景下,黃仁勳親赴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晤,引發全球關注。
中國AI企業如華為、DeepSeek加速自主化,已對輝達形成實質威脅。報導亦揭露,美國國會與部分保守派政界人士對輝達與中國企業之合作提出質疑,擔憂其產品透過轉口管道流入中國,違反出口規範。多位評論人更直言,「輝達未必始終以美國利益為優先,部分企業可能成為中國AI發展的中繼站」。面對美中政府交互施壓、出口禁令升級與中國本土競爭崛起,黃仁勳此行究竟是在地緣政治上「選邊站」或試圖「左右逢源」,成為各界討論焦點。
對此,DSET經濟安保組副組長江旻諺認為,不應將黃仁勳此行視為是在地緣政治選邊站。他強調,輝達雖技術領先,卻並未形成市場壟斷,仍面臨來自其他同業的高度競爭壓力。「輝達頻繁出現在中國產業新聞中,並不意味其認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超越遵守美國出口管制,而是該公司在合規前提下,與其他美國頂尖科技企業積極競爭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對輝達營收佔比達四分之一以上,江旻諺表示,若因出口限制放棄該市場,其他美國AI晶片廠商可能迅速填補缺口,對輝達長期競爭力構成實質威脅。他指出:「輝達維持中國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這是在技術領先但非獨佔的環境下,確保商業利益的必要策略。」
針對外界對晶片流向與合規漏洞的關注,江旻諺呼籲美國政府應審慎檢視現行出口制度的可行性與落實力。他表示,輝達與台積電皆嚴格遵守美方規範,但在全球化供應鏈高度交錯的複雜現況下,晶片走私與轉賣的漏洞仍難完全杜絕,美國出口控管體系有待進一步強化與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