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無人機政策與產業發展近期成為國際焦點,國際媒體《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九段線》(9DASHLINE)及全球航空產業媒體《航空週刊》(Aviation Week)相繼報導台灣政府擴大無人機採購及出口倍增趨勢,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國家安全組就上述議題接受訪問。
在《德國之聲》的電視專訪中,DSET 國家安全組政策分析師方怡然表示,台灣作為島嶼國家,在面臨封鎖或戰時情境時,必須建立國內自主工業與軍事供應鏈。
《九段線》撰文指出,我國防部近日宣布未來兩年將採購 48,750 架國產無人機,較 2023 年增加逾 14 倍,創下台灣歷年最大規模的無人機採購數量,顯示戰略態勢的重大轉變。方怡然分析,此決策與烏克蘭戰爭密切相關,突顯無人機扮演不對稱作戰中的關鍵角色,我國政府已從中汲取經驗並採取行動。
這項採購計畫不僅提升台灣軍事戰力,更具有長遠的產業戰略意涵。我政府要求所有無人機必須在國內製造與組裝,禁止使用中國零件,並優先採用國產零組件。過去台灣本土無人機廠商雖有足夠的量產能力,但缺乏穩定需求;此次大規模且具可預測性的訂單,讓企業有信心擴充產能、投入研發,促進整體產業發展,並逐步打造完整的自主國防生態系統。
《航空週刊》報導則指出,2025 年上半年台灣無人機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期激增 749%,達到 1,190 萬美元,其中波蘭的占比超過一半,成為最大進口國,自 2024 年第四季以來已超越美國。波蘭國防部近期宣布將投入 2 億波蘭幣(約 5,300 萬美元)用於無人機採購與制度改革,其副國防部長更稱這是一場「無人機革命」。
方怡然分析,波蘭需求強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台、波企業在無人機供應鏈的合作深化,包括半導體與引擎共同生產;二是波蘭鄰近烏克蘭、具備戰時後勤樞紐角色,部分出口可能直接支援戰場需求。
美國是台灣第二大無人機出口市場,2025 年上半年進口額達 155 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四倍。出口資料顯示,美國市場可分為單價約 2,000 美元的高階機種,以及 500–700 美元的平價型號。高階無人機主要供應給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用於公共安全、情報蒐集和監控;而平價機種雖未有台灣企業公開承認出口,但方怡然表示,這些無人機可能由美國私人團體購買後捐贈至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