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專題演講中,鈴木一人教授從經濟安全的角度提到,現今已進入地緣政治時代,民主陣營的同盟國應結合起來,使經濟安全更加堅固有力,美日台應一起合作,加強半導體的供應鏈;楊光磊教授從半導體的角度切入,講述台灣與日本半導體產鏈的演進過程,分析日台各自的優勢,亦支持美日台的合作觀點。那在半導體與經濟安全的議題上,年輕一代的研究者們又是如何思考的呢?
首先由川井大介教授分享,他表示雖然日本與台灣之間未有政治上外交關係,但仍然有可能組成半導體聯盟,整合雙方間的優勢,建立起更彈性的合作關係。他認為台積電在熊本建廠經驗令人印象深刻,引進台灣的半導體專業團隊,可以幫助日本復興半導體產業。而具體要如何執行以促成台日更深入的合作?川井教授提出五點政策建議,首先是建立一個聯合委員會,可以促成台日半導體高層對話,做成雙方政策協調和即時解決問題。其次,是在日本建立一個特殊經濟區或技術園區,提供獎勵措施及協助,如此可吸引台灣半導體公司。第三是制定全面的雙邊協議,內容包含智慧財產權、數據安全和技術轉移,以促進彼此信任的安全合作環境。第四是啟動一個聯合研發基金,支持先進製程之半導體,鼓勵台日間之合作。最後則是在兩國政府之層次上,建政府機構之間的雙邊對話機制,協調政策並即時解決問題。川井教授表示,如能實施這些政策措施,並利用經濟合作的力量,我們可以在台日關係中開啟新篇章,建立信任、相互尊重,並分享對創新和進步的承諾。
然而台日間除了合作的潛力與未來性以外,後續可能面臨什麼樣的風險與挑戰?
張智程研究員依據其長年在日本所觀察到的經驗,認為在這幾年間日本政府非常關注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問題,以及希望能重建日本半導體產業,因此對於台積電提供了高額的補助,對台日雙方而言,如此在經濟成長、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上都有共同利益,也期待如此能分散供應鏈的風險及增加韌性,但這樣的合作關係也可能面臨利益衝突。對台灣而言,在日本的補貼下,如半導體產業增加在國外的投資,即可能減少在台灣國內之投資,而且當日本半導體產能成長後,也可能與台灣形成競爭關係;在日本方面,許多人對政府投注高額補貼予外國公司有所不滿,亦擔心日本是否會淪為加工出口區的角色,現今以較低廉的成本吸引外國企業進入、資金挹注,然而一旦外國停止投資,也會對當地造成打擊,那日本是否可能建立起建立起持續性的產業鏈生態系統,就是重要課題。
張智程研究員指出,在台灣現今在國際上尚未被承認為獨立國家,台日間也沒有外交關係的情形下,當台灣與日本盟友分享矽盾的核心關鍵利益時,在公平的考量下,台灣是否可以要求日本提供某種資源以換取台灣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以達成雙贏局面?在日本政府與台積電的談判桌上,台灣政府可否參與,就合作議題進行協商?這些都是今後應該持續探討的重要議題。
近年來因美中間之競爭日趨激烈,美國對中國實施相關半導體限制措施,然而對於台灣而言,其實長年以來面對中國的威脅,經濟安全一直是台灣的一大課題,台灣究竟是如何確保半導體技術?
對此,江旻諺研究員詳細解說台灣政府對於外國來台投資與台灣對外投資的法律管理框架。就外國來台投資部分,台灣區分為一般外資與中資,有不同審查標準;對外投資的審查,則區分為針對中國、香港及澳門及一般外國國家這三種類別,為避免對外投資傷害台灣經濟利益跟國家安全,無論投資金額多寡,都須經過台灣政府的相關單位進行審查與調查,這是比美國還早三十年就有的制度;另外還有輸出許可證之制度,針對不同產品的輸出,有不同的審查管理機構。江旻諺研究員進一步介紹,在國際局勢快速變化下,台灣因應更進一步的國家安全議題,在2022年時將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納入規範,將半導體關鍵技術列入清單中,如台灣公司欲將股權或技術轉讓或實質授權予給中國,須透過經過嚴格的審查,且會確認是否違反國際條約和協議。並從台積電對中國、德國、日本、美國的實際投資案例,具體說明投資審查司所做的審查。
為何經濟安全如此重要?江旻諺研究員主張,如果沒有台灣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系統,就不會存在目前的技術創新和成長軌跡,另外,如果沒有民主國家聯盟的信任,台積電也很難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無法貢獻於全球供應鏈。他接著強調,面對中國的經濟脅迫,全球的民主聯盟應該制定實施策略,以保護商業、刺激經濟增長,並迫使中國承擔適當的經濟後果。最後,江旻諺研究員呼籲,必須想像一種更緊密的防禦合作,透過全球協調行動嚇阻中國,防止台灣海峽和東亞的穩定受到中國的破壞,否則,目前繁榮的半導體生態系將不再存在。
在與談人分享完各自的意見後,進入Q&A的環節。主持人劉奇峯執行長首先提出疑問:台日合作成功的元素有哪些?這樣的模式是否可能複製到台積電對外投資之案例中?另外如果因台日合作使得日本半導體製造能力提升,台灣要如何保持優勢?是否會失去矽盾的保護作用?除了台日合作外,在政治及商業合作上有沒有可能邀請美國,從半導體進到其他領域的合作?
井形彬教授首先以三個P回應,即保護(protection)、推廣(promotion)與夥伴關係(partnership)。他講述半導體技術保護之重要,故對於敏感資訊的成員,應該要做安全背景調查;其次是在兩國合作時,要促使人民也都能瞭解合作的重要性,避免受虛假訊息、假資訊的操弄,破壞兩國關係;各國在合作上,應建立起協調機制,只是也要避免有過多不同的機制,否則可能導致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機制下可能出現不同立場。
江旻諺研究員回應,雙方可以透過對話去釐清策略計畫目標,雖然台灣的公部門普遍認為地緣政治風險很難對應,但幸而台灣有很好的公民社會,包括許多公民社會團體與新的政策智庫,可以先在台灣社會上做溝通對話,形成戰略願景,然後再與國際對接。他亦認為全球在政策行動或措施上應該更一致,每個政府如果都願意作出承諾,那也就更有機會做出改變。
張智程研究員分享在他過往在日本政策智庫工作經驗中,總是能看到日本政策者能夠勾勒出一個非常戰略性的、整體的國家戰略的圖景,然而台灣並不擅長繪製這種國家整體戰略的圖景,台灣在世界局勢進入科技地緣政治時代後,相對於美國、日本,並沒有在經濟安全法制上出現基於回應世界局勢而調整國家整體戰略的改革,這是接下來應該要努力的部分。他也回應井形彬教授提到虛假訊息操弄一事,認為台灣的政治現實與中國的認知領域作戰,的確是台日兩國往找尋雙贏關係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風險,但台日之間長年來存在著互相信任與共同價值觀,形成雙邊關係的基礎,雙方在此信任基礎下對話找尋雙贏的可能性,仍然值得期待。而且不只是台日,包括韓國,只要形成群體、有經濟合理性,那就能繼續保持半導體供應鏈、生態系統集中在這一個區域。
川井教授也同意張智程研究員的觀點,認為雙方有信賴關係,且文化上有相似性,地理上台灣之於日本亦有重要地位,因此台日能夠建立起合作關係。即使現在因中國阻撓台灣加入國際,日本可以作為中間角色協助台灣。
其後還有一些提問與回應,例如關於半導體產業人才的培育、半導體產業下環境議題等,均有非常豐富的對話內容。
最後DSET的杜文苓主任表示,希望今天這場國際論壇可以作為第一步,之後可以更加深各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