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DSET舉辦台歐智庫對話 探討歐洲對川普2.0的應對策略及台歐合作方向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今日舉行「DSET台歐智庫對話十字路口的聲音:科技戰略競爭與民主韌性下的歐洲」活動,邀請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執行長 Mikko Huotari與法國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資深研究員兼國際研究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出席,分享歐洲在川普新政府上任後的應對策略,以及台灣與歐洲在科技與經濟政策上的合作方向。

本次活動由DSET 執行長張智程主持,DSET 主任杜文苓、副主任連賢明、及諮詢委員蔡志宏也出席。現場有約50名本外媒記者、歐洲在台辦事處/協會、歐洲相關研究學者與會。

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是德國與歐洲目前規模最大的中國研究智庫,研究主題涵括中國經濟、半導體、AI等產業發展,深刻影響歐盟對中政策,其執行長 Mikko Huotari 目前於台灣擔任訪問學人;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為法國重量級智庫。杜懋之博士長期致力於台灣與歐洲在地緣政治與科技供應鏈上的合作,其對歐洲對中政策、與台歐在半導體產業等的評論散見於台灣與國際媒體。

主持人張智程於開場時說明,DSET 聚焦科技與經濟政策研究,也積極拓展台歐智庫合作,面對新任川普政府對全球施加「對等關稅」、要求台灣與歐洲大幅增加防務經費、同時推進烏克蘭與俄國達成停戰協議,台灣與歐洲智庫夥伴也積極在經濟與科技供應鏈上加緊合作,今日舉辦座談即在聚焦討論:歐洲對川普2.0的科技與貿易議程的回應戰略、歐洲對中國產業補貼威脅的戰略回應,以及台灣與歐洲在國家安全、經濟安全上的合作方向。

歐洲對川普2.0及對中政策的回應

針對川普新政,MERICS 執行長Mikko Huotari 表示,歐洲對美國的信任正在減弱,面對關稅政策變動,目前歐洲國家多數選擇低調以對,採取「等待策略」,避免倉促反制,歐洲國家正在利用當前九十天的關稅暫緩期重新評估形勢、維持團結。

蒙田研究所國際研究主任杜懋之則表示,美歐關係的現階段的一大關鍵在於美國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會對歐洲施加壓力,要求其在對中戰略上與美國保持一貫立場。目前看來,美方加大壓力的跡象仍不明顯。美國財政部長近期的發言甚至顯示,美國將尋求與盟友加強協調;不過整體戰略仍不明確,且相關說法互相矛盾。另一方面,中國則似乎有意維持與歐洲的投資與市場關係現狀,並暗示可能解除部分對歐洲制裁,並對電動車議題展開對話,但他指出,這與歐盟期待調整雙邊貿易不對等關係的立場仍有差異,目前看來雙方在優先事項上的落差仍難以彌合。

台歐科技與經濟安全合作

另針對台歐在科技與經濟政策上的合作方向,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執行長 Mikko Huotari指出,台歐在半導體供應鏈上的合作潛力巨大,但在政策推動上需要加速,以追上更多商業機會,另一方面,在無人機與衛星產業等產業上,台灣若能與德法等關鍵公司建立聯繫,將有助穩固台歐未來合作。


蒙田研究所國際研究主任杜懋之則表示,歐洲的經濟安全議程本身就是一份可行的台歐合作路徑圖,例如歐盟當下愈發重視對外投資審查,而台灣已有數十年的對外投資審查經驗與體系,值得與歐洲交流,與此同時,在研究安全、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如電信與海底電纜)、反經濟脅迫與供應鏈安全等議題上,雖然雙方在部分議題上優先順序不同,但仍有很大合作空間。

觀眾提問環節中,丹麥《繼貝林時報》(Berlingske)亞洲特派員 Alexander Sjöberg提問,聚焦中國在全球動盪下擴張影響力與貿易戰引發的經濟壓力;Sedai Group 執行長周奕成指出,區域安全是當前太平洋地區的急迫議題,詢問建立「印太集體安全架構」的可能性;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記者Suzanne Duroy則聚焦歐洲對台戰略合作的真實性與中歐關係未來走向。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