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18 日
作者:張智程
隨著川普當選日漸成為定局,川普接受媒體訪問說台灣奪走美國的晶片製造業,而且台灣應該對美國交保護費的言論影響立即產生,台積電與台灣股市立即受此地緣政治因素擾動應聲下跌。台灣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即將遭遇充滿極度不確定性的四年,究竟策略上應該怎麼回應及處理?以下三點僅供參考:
先不講政府的國防預算,過去幾年台灣民間對外國直接投資不但加碼投資美國創歷史新高,美國更是台灣對外投資數據的雙料冠軍:投資成長率最高以及投資額度最高的國家。台灣非常樂意投資美國不是用嘴巴講的,我們已經用實際的行動和劇增的投資金額證明了這一點,而今後台灣願意更積極強化台美貿易和科技產業的連結,所以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不但必須加速,美方更應該排除中國壓力讓台灣加入IPEF等多邊貿易框架,撤除台灣加速投資美國的障礙。
從張忠謀先生到台積電在美公關團隊,從台灣政府高層到我們這種扮演一點五軌晶片外交的團隊,過去幾年所有人都已經跟美方各方人士重複講了一樣的論點不知多少遍,除了在乎晶片價格的台積電客戶們,美國各界沒有人買單這個台灣論點。
美方各界都覺得是台灣的片面之詞,台灣越辯護晶片不適合美國製造,就越談不下去,連實際上清楚產業現實的智庫界都談不下去(遍尋美國智庫報告書,沒有人主張美國製造不可能),更何況實質上就是要拿失落製造業從中產階級墜入貧窮的美國人民選票的川普。
如果川普上台,台灣要保護供應鏈儘可能留在台灣只有一個策略,就是爭取時間,而且未來四年就是關鍵。事實上就是美日歐等同盟國家為了拿到晶片製造能力砸了太過鉅額的財政預算,晶片科學法案補貼製造回歸預算高達美國年度GDP的0.21%(日本更高達0.71%,接近1%出頭的國防預算),卻看不到晶片製造回歸(reshoring)可以不靠補貼而不會虧錢的終點。台積電在美國生產提高的成本,台積電的美國客戶輝達蘋果高通超微們和終端消費者要多增加多少成本去購買?晶片在美國製造繼續虧錢,難道聯邦政府永遠要繼續每年出鉅額預算補貼下去?
這個矛盾在亞利桑納廠陸續落成投片生產以後問題才會湧現,在此之前多說無益。如果亞利桑納廠跟過去台積波特蘭廠一樣,生產成本過高壓不下來或良率提不上去,那麼晶片法案補貼的界線爭點就會開始浮現。
到時候我們才可以開始跟美國等同盟國討論,大家要繼續把同盟國陣營唯一有能力推進製造最先進製程跟中國競爭的公司獲利能力往下拖,還是尊重經濟學市場原理,但是彼此強化在供應鏈分工上互補互利共生。
過去幾年,台灣政府對同盟國家補貼製造回歸態度低調,但在未來幾年,台灣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把台灣的故事用美國歐洲日本聽得懂的方式說清楚,為什麼晶片製造「非台灣不可」?台灣的半導體製造生態系為什麼可以達成正向循環與持續升級?台灣不可取代的特徵在哪裡?台灣有無讓同盟國意識到當把「台灣有事會對供應鏈造成致命風險」的論點拿來擁護補貼「製造回歸」時,卻忽視台灣的供應鏈才是放眼全球最具有經濟合理性、可靠性、與持續可能性的事實?如果高階晶片研發製造只有台灣存在經濟合理性(只有台灣製造不會賠錢),如果再補貼五年也扭轉不過來,那麼大家該怎麼做?這些論述過去都沒有用同盟國家的語言和聽得懂的敘事說清楚。
其實未來四年台灣如果保持:第一,台灣不發生阻斷晶片生產的颱風、地震、乾旱、疫情等天災或政治動盪的人禍,第二,同盟國家的鉅額補貼設廠,卻無法達成晶片國產化不賠錢的目標,第三,台海軍事危機沒有發生,那麼討論晶片為何值得繼續在台灣製造,才可能有機會被放在美國等同盟國的政治議程上。在這之前,台灣政府與產業的策略,應該是盡可能的展開艱難的交涉與對話,盡力維持台灣這個具有全球獨一無二研發與製造能力的生態系留在台灣。
終究根本,能救美國製造的也不是只有半導體晶片,半導體作為全球地緣政治最熱的政治與政策議題會有賞味期限,幾年以後,全世界的產業政策可能會轉移焦點也可能不會,但是美國必須先自己解決「美國不再有能力製造」的結構性問題。
※ 本文同時刊登於上報。
相關文章
從關鍵晶片到國際鏈結:台灣無人機形塑非紅供應鏈的關鍵戰略
作者:賴俊魁
2024 年 9 月 18 日
從孤立霸權到多邊協作:拜登政府的外交與國安政策回顧(上)
作者:易大為
2024 年 7 月 25 日
一位氣候科學家成為墨西哥總統之路:能源自主與綠色轉型的契機?
作者:呂采穎、施懿倫
2024 年 7 月 12 日
2024 年 7 月 18 日
台積台股受川普發言連累,台灣應如何回應川普的「保護費」說?
作者:張智程
隨著川普當選日漸成為定局,川普接受媒體訪問說台灣奪走美國的晶片製造業,而且台灣應該對美國交保護費的言論影響立即產生,台積電與台灣股市立即受此地緣政治因素擾動應聲下跌。台灣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即將遭遇充滿極度不確定性的四年,究竟策略上應該怎麼回應及處理?以下三點僅供參考:
第一、官方第一時間要拿數據出來回應,台灣不是沒交「保護費」,台灣正加速投資美國:
先不講政府的國防預算,過去幾年台灣民間對外國直接投資不但加碼投資美國創歷史新高,美國更是台灣對外投資數據的雙料冠軍:投資成長率最高以及投資額度最高的國家。台灣非常樂意投資美國不是用嘴巴講的,我們已經用實際的行動和劇增的投資金額證明了這一點,而今後台灣願意更積極強化台美貿易和科技產業的連結,所以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不但必須加速,美方更應該排除中國壓力讓台灣加入IPEF等多邊貿易框架,撤除台灣加速投資美國的障礙。
第二、不要為半導體不適合「美國製造」辯護,而是為留住「台灣製造」爭取時間擬定策略:
從張忠謀先生到台積電在美公關團隊,從台灣政府高層到我們這種扮演一點五軌晶片外交的團隊,過去幾年所有人都已經跟美方各方人士重複講了一樣的論點不知多少遍,除了在乎晶片價格的台積電客戶們,美國各界沒有人買單這個台灣論點。
美方各界都覺得是台灣的片面之詞,台灣越辯護晶片不適合美國製造,就越談不下去,連實際上清楚產業現實的智庫界都談不下去(遍尋美國智庫報告書,沒有人主張美國製造不可能),更何況實質上就是要拿失落製造業從中產階級墜入貧窮的美國人民選票的川普。
如果川普上台,台灣要保護供應鏈儘可能留在台灣只有一個策略,就是爭取時間,而且未來四年就是關鍵。事實上就是美日歐等同盟國家為了拿到晶片製造能力砸了太過鉅額的財政預算,晶片科學法案補貼製造回歸預算高達美國年度GDP的0.21%(日本更高達0.71%,接近1%出頭的國防預算),卻看不到晶片製造回歸(reshoring)可以不靠補貼而不會虧錢的終點。台積電在美國生產提高的成本,台積電的美國客戶輝達蘋果高通超微們和終端消費者要多增加多少成本去購買?晶片在美國製造繼續虧錢,難道聯邦政府永遠要繼續每年出鉅額預算補貼下去?
這個矛盾在亞利桑納廠陸續落成投片生產以後問題才會湧現,在此之前多說無益。如果亞利桑納廠跟過去台積波特蘭廠一樣,生產成本過高壓不下來或良率提不上去,那麼晶片法案補貼的界線爭點就會開始浮現。
到時候我們才可以開始跟美國等同盟國討論,大家要繼續把同盟國陣營唯一有能力推進製造最先進製程跟中國競爭的公司獲利能力往下拖,還是尊重經濟學市場原理,但是彼此強化在供應鏈分工上互補互利共生。
第三、好好把台灣的敘事講清楚,台灣的供應鏈如何達成了「非台灣不可」的條件:
過去幾年,台灣政府對同盟國家補貼製造回歸態度低調,但在未來幾年,台灣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把台灣的故事用美國歐洲日本聽得懂的方式說清楚,為什麼晶片製造「非台灣不可」?台灣的半導體製造生態系為什麼可以達成正向循環與持續升級?台灣不可取代的特徵在哪裡?台灣有無讓同盟國意識到當把「台灣有事會對供應鏈造成致命風險」的論點拿來擁護補貼「製造回歸」時,卻忽視台灣的供應鏈才是放眼全球最具有經濟合理性、可靠性、與持續可能性的事實?如果高階晶片研發製造只有台灣存在經濟合理性(只有台灣製造不會賠錢),如果再補貼五年也扭轉不過來,那麼大家該怎麼做?這些論述過去都沒有用同盟國家的語言和聽得懂的敘事說清楚。
其實未來四年台灣如果保持:第一,台灣不發生阻斷晶片生產的颱風、地震、乾旱、疫情等天災或政治動盪的人禍,第二,同盟國家的鉅額補貼設廠,卻無法達成晶片國產化不賠錢的目標,第三,台海軍事危機沒有發生,那麼討論晶片為何值得繼續在台灣製造,才可能有機會被放在美國等同盟國的政治議程上。在這之前,台灣政府與產業的策略,應該是盡可能的展開艱難的交涉與對話,盡力維持台灣這個具有全球獨一無二研發與製造能力的生態系留在台灣。
終究根本,能救美國製造的也不是只有半導體晶片,半導體作為全球地緣政治最熱的政治與政策議題會有賞味期限,幾年以後,全世界的產業政策可能會轉移焦點也可能不會,但是美國必須先自己解決「美國不再有能力製造」的結構性問題。
※ 本文同時刊登於上報。
相關文章
從關鍵晶片到國際鏈結:台灣無人機形塑非紅供應鏈的關鍵戰略
作者:賴俊魁
2024 年 9 月 18 日
從孤立霸權到多邊協作:拜登政府的外交與國安政策回顧(上)
作者:易大為
2024 年 7 月 25 日
一位氣候科學家成為墨西哥總統之路:能源自主與綠色轉型的契機?
作者:呂采穎、施懿倫
2024 年 7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