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台灣有事與經濟安全」研討會,張智程研究員暢談台灣經驗,與會者迴響熱烈

於東京國際文化會館舉辦的「台灣有事與經濟安全」研討會,有日本各界專家學者、各國駐東京大使館官員及日本商界人士與會。(圖片來源:由IOG提供)

日本經濟安全智庫「地經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economics: IOG)」於6月5日在東京國際文化會館主辦了「台灣有事與經濟安全」研討會,由所長鈴木一人(Suzuki Kazuto)教授邀請日本各界專家學者、各國駐東京大使館官員及日本商界人士與會,深入討論賴清德執政後的台灣情勢與地緣關係走向影響、台灣有事時的經濟成本,以及日本觀點的嚇阻戰略等議題。本中心張智程研究員受邀赴東京登壇與會,主講「台灣有事時的經濟成本:供應鏈、貿易與投資的影響評估(Economic Costs of Taiwan Contingency: Implications for Supply Chains, Trade and Investment)」之場次。

該場次研討會由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助理教授兼地經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Paul Nadeau博士主持。他以「如果台灣發生重大問題,導致供應鏈中斷,對全球將會帶來什麼影響?又台灣政府與企業是否具備防禦能力及應對措施?」等劇本想定對與談者進行提問。

張智程研究員提到全世界在美中競爭與疫情期間晶片短缺後,均認知到強化供應鏈「韌性(Reselience)」的重要性。「台灣有事」固然是對於全球供應鏈的韌性的潛在挑戰,但今日世界各國以強化韌性之名展開以獲取晶片製造能力為核心的補貼競賽,實不能忽略「韌性」的多元定義,以及台灣之所以成為今日半導體與AI等先端科技製造業的世界中心,正是因為台灣已經在全球供應鏈的構築過程中,打造了最具有「韌性」的科技製造生態系的事實。

張智程研究員以新冠疫情、颱風、地震為例,說明在這些情況下台灣的供應鏈均未中斷,充分證明台灣供應鏈的韌性。而台灣得以維持半導體等先端科技的製造核心地位的關鍵因素也並非在於台灣政府的補貼,而是在於台灣的供應鏈生態系對全球科技業而言,最具有韌性、永續性以及經濟合理性的事實。他同時強調台灣供應鏈在國際上的重要性,表示台灣將努力建立完善的經濟安全及國家安全架構,但也希望各國無論是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都應該給予台灣協助,在地緣政治引導世界局勢以及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納入台灣成為參與價值相同的國家研議新的多邊經濟安全框架形成過程的一份子。

張智程研究員談論到,台灣能成為今日半導體與AI等先端科技製造業的世界中心,正是因為台灣打造了最具有「韌性」的科技製造生態系。(圖片來源:由IOG提供)

同台討論的櫻美林大學特聘教授山田周平,擔任日本經濟新聞記者超過二十年,是日本學界對台灣、日本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界均具備深入了解的專家。他提到,雖然各企業情況不一,但許多企業都擁有應對突發狀況的營運持續管理計畫(BCP)。然而,他也認為戰爭發生應另行討論,並指出台灣面臨結構性的電力問題需要認真面對。

主持人進一步引導下,參與的各國外交使節與企業幹部針對台灣面臨的資安防衛、台灣在出口管制上遭遇的課題、台灣能源結構以及台灣政府針對台灣有事的供應鏈安全等議題,與張智程研究員及山田周平教授進行對話。

對於本場於日本東京召開並以「台灣有事與經濟安全」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各國與會者均表示,能夠直接聽到基於台灣立場的聲音意義重大。各國大使館成員在會後與DSET張智程研究員與盧佩君分析師進行了數小時的交流,針對台灣的能源安全與台積電在海外的投資進展等議題近一步交換意見。此次研討會促進了DSET與IOG的合作關係,並讓台灣的聲音在國際舞台上更加被重視。

分享此文

相關新聞

活動新聞

歐洲代表團訪DSET,針對經濟安全進行交流

2024 年 12 月 3 日

媒體報導

公視《有話好說》邀請DSET兼任研究員,與環境部長同台評論COP29決議

2024 年 11 月 29 日

活動新聞

德環境法學者 Thomas Schomerus 訪DSET,探討半導體產業資源挑戰

2024 年 11 月 29 日